阴道出血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包括月经、受精卵着床出血、先兆流产、异位妊娠、胎盘因素相关出血;病理性包括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病变、卵巢肿瘤)、内分泌失调(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全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脏疾病)导致的阴道出血,不同情况有不同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
一、生理性阴道出血
(一)月经
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子宫内膜会周期性脱落,从而导致阴道出血,即月经。一般月经周期为21~35天,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为经期,多为2~8天,经量为20~60毫升。不同年龄女性月经情况可能有所差异,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月经周期可能尚不稳定;育龄期女性月经受内分泌、生活方式等影响;围绝经期女性则会出现月经紊乱等情况。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过度节食等可能影响月经周期和经量。
(二)妊娠相关出血
1.受精卵着床出血:部分女性在受精卵着床时,可能会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一般发生在受精后6~7天左右,出血量较少,持续时间短,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
2.先兆流产:多见于妊娠早期,孕妇可能出现阴道少量出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可伴有轻度下腹痛或腰背痛。其发生与胚胎染色体异常、孕妇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等)、免疫因素、孕妇全身性疾病(如严重感染、高热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以及子宫解剖异常等有关。不同年龄孕妇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可能不同,高龄孕妇染色体异常风险相对较高。
3.异位妊娠:典型表现为停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呈点滴状,色暗红或深褐,一般不超过月经量。还可伴有腹痛,多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当发生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会出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异位妊娠的发生与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辅助生殖技术等有关。育龄期有性生活的女性均有可能发生,其中有输卵管相关病史的女性风险更高。
4.胎盘因素:如胎盘前置状态,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表现为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出血。胎盘位置异常与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如多次流产、刮宫、剖宫产等)、胎盘面积过大等有关。多见于经产妇及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
二、病理性阴道出血
(一)妇科疾病
1.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症状为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等。此外,还可伴有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等)。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女性性激素有关,育龄期女性高发,尤其是30~50岁女性。
2.子宫内膜息肉:主要症状为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其发生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刺激等有关,常见于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女性。
3.宫颈病变:如宫颈炎,急性宫颈炎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出血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如性交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慢性宫颈炎也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有时也会有接触性出血。宫颈息肉也可导致接触性出血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宫颈癌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出血,还可伴有阴道排液,有腥臭味。宫颈病变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多个性伴侣、过早性生活、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育龄期女性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4.卵巢肿瘤:某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肿瘤可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这与肿瘤分泌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有关。多见于育龄期及绝经后女性。
(二)内分泌失调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尚未健全,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都可导致内分泌失调,引起子宫不规则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或增多,甚至大量出血。生活方式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等可诱发该病。
(三)全身性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阴道出血,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包括阴道出血,可伴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不同年龄均可发病,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需要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
2.肝脏疾病:严重肝脏疾病可影响凝血因子合成,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引起阴道出血。同时还可伴有肝功能异常的表现,如黄疸、腹水、肝掌、蜘蛛痣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肝脏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