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需从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局部用药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综合处理。一般治疗包括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注意生活方式;病因治疗针对阴道炎症、外阴皮肤病、全身性疾病分别采取相应药物、物理或手术等治疗;局部用药有止痒、抗菌药物;妊娠期女性和老年女性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如妊娠期谨慎用药,老年女性补充雌激素需评估等。
一、一般治疗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应避免搔抓,不用热水烫洗,忌用肥皂。有感染时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但严禁局部擦洗。衣着特别是内裤要宽松透气,尽量穿棉质内裤,避免穿化纤等非棉质材质的内裤,减少对外阴皮肤的刺激。
2.注意生活方式: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外阴瘙痒的症状。同时,要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二、病因治疗
1.阴道炎症引起的外阴瘙痒
霉菌性阴道炎:由假丝酵母菌引起,可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等,对于未婚女性及不宜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用口服药物,如氟康唑。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糖尿病,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控制血糖后可减少外阴瘙痒的复发。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治疗可选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夫妻双方需同时治疗,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等,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细菌性阴道病: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治疗可选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克林霉素等。对于妊娠期患者,由于药物对胎儿有一定影响,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用药,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
2.外阴皮肤病引起的外阴瘙痒
外阴硬化性苔藓:目前治疗方法包括局部药物治疗,如外用丙酸睾酮鱼肝油软膏等,也可采用物理治疗,如CO激光治疗等。对于病情严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复发率,且会对外阴外观造成一定影响,需谨慎考虑。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变情况,定期复诊。
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控制瘙痒,可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同时要注意避免搔抓等不良刺激,对于精神紧张、焦虑的患者,可适当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因为精神因素可能会加重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的症状。
3.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外阴瘙痒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尿液中含糖量增加,刺激外阴皮肤可引起瘙痒。治疗上主要是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尽量控制在10.0mmol/L以下。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综合管理。
黄疸:肝胆疾病引起黄疸时,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外阴瘙痒。需要针对原发的肝胆疾病进行治疗,如肝炎患者需根据病情进行抗病毒、保肝等治疗;胆道梗阻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解除梗阻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三、局部用药治疗
1.止痒药物:可选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软膏,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能起到抗炎、止痒的作用,但使用时要注意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如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薄嫩,更要谨慎使用,尽量选择弱效的糖皮质激素制剂,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和面积。
2.抗菌药物:如果外阴瘙痒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可局部应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在使用前要明确细菌感染的类型,根据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外阴瘙痒在妊娠期较为常见,由于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局部清洁、使用相对安全的外用药物等。在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妊娠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密切观察外阴瘙痒症状的变化及胎儿的情况。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外阴皮肤萎缩、干燥,容易出现外阴瘙痒。可适当补充雌激素,如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但使用前需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雌激素相关疾病的病史,有相关病史者禁用。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局部的清洁和湿润,可使用一些保湿的护肤品来缓解外阴干燥引起的瘙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