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有下腹部疼痛(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阴道分泌物异常(量多、颜色异常)、异常阴道出血(月经间期或性交后点滴出血)、全身症状(病情重时发热、乏力)等表现,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育龄女性因性生活活跃易高发,更年期女性因激素下降等易发病,儿童罕见但先天发育异常可引发;需与阑尾炎(疼痛部位及伴随症状不同,超声表现异)、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特点、体征不同,腹腔镜可鉴别)鉴别。
一、症状表现
(一)下腹部疼痛
特点:多为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不同年龄段女性表现可能因身体状况有差异,年轻女性生殖系统相对较敏感,疼痛可能更明显;更年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盆腔组织状态改变,疼痛性质可能有所不同。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女性,盆腔血液循环不畅,更容易出现下腹部隐痛不适。有盆腔炎病史的女性,再次发作时疼痛可能较首次更易被察觉且程度可能加重。
具体表现:可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疼痛程度不一,轻者仅感下腹部不适,重者疼痛剧烈,影响日常活动。
(二)阴道分泌物异常
量:增多,与正常情况下阴道分泌物量相比明显增加。不同年龄女性正常分泌物量不同,青春期女性雌激素水平变化,分泌物量会有波动,患盆腔炎时这种波动会更显著;老年女性阴道黏膜变薄,本身分泌物量少,患盆腔炎时可能出现分泌物量相对增多但仍少于中青年女性的情况。生活方式上,不注意私处卫生,如不勤换内裤等,容易导致阴道分泌物异常加重盆腔炎病情。有阴道炎等基础疾病的女性,患盆腔炎时阴道分泌物异常表现可能更复杂。
颜色:可呈黄色、黄绿色,部分可能伴有血色。年轻女性若性生活不注意卫生,容易引发病原菌感染,导致分泌物颜色改变;更年期女性由于局部抵抗力下降,感染后分泌物颜色变化可能更迅速。
(三)异常阴道出血
时间:可在月经间期或性交后出现。不同年龄女性月经周期不同,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月经周期尚不稳定,患盆腔炎时月经间期出血可能与激素波动及盆腔炎症刺激有关;围绝经期女性月经紊乱,异常阴道出血情况更常见。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可能影响身体内分泌,加重盆腔炎导致的异常出血。有子宫肌瘤等病史的女性,患盆腔炎时异常阴道出血可能与原有疾病和炎症共同作用有关。
表现:阴道不规则点滴出血等。
(四)全身症状
发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甚至更高。不同年龄段发热表现有差异,儿童患盆腔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发热可能更明显且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老年女性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发热时可能体温升高不显著,但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可能更明显。生活方式上,体质虚弱的女性患盆腔炎时,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恢复较慢。
乏力:感觉全身没有力气,精神状态差。各年龄段女性都会出现乏力症状,但年轻女性可能因自身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乏力症状相对较轻;老年女性由于基础健康状况可能较差,乏力感可能更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二、不同人群特点
(一)育龄女性
性生活较活跃,是盆腔炎的高发人群之一。性生活时不注意卫生等容易导致病原菌侵入盆腔引发炎症。例如,多个性伴侣、性生活不洁等情况会增加盆腔炎的发病风险。
(二)更年期女性
体内激素水平下降,生殖系统防御功能减弱,容易受到病原菌侵袭引发盆腔炎。同时,更年期女性可能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对盆腔炎的抵抗力,使症状可能不典型但病情可能更复杂。
(三)儿童
儿童患盆腔炎非常罕见,但如果有生殖道畸形等先天发育异常情况,可能会引发盆腔感染。例如,处女膜闭锁等畸形可能导致分泌物引流不畅,进而引发盆腔炎症,此时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异常表现,如下腹部不适、发热等,应及时就医。
三、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一)与阑尾炎鉴别
疼痛部位:阑尾炎疼痛多起始于脐周,然后转移至右下腹;盆腔炎疼痛多为下腹部正中或两侧疼痛。
伴随症状:阑尾炎常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盆腔炎除下腹部疼痛外,多有阴道分泌物异常等妇科相关症状。通过超声等检查可以进一步鉴别,阑尾炎超声检查可发现阑尾肿大等表现,盆腔炎超声检查可发现盆腔积液、输卵管增粗等情况。
(二)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
疼痛特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疼痛多与月经周期相关,呈进行性加重;盆腔炎疼痛一般无明显月经周期相关性,活动后加重更明显。
体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触及盆腔内触痛性结节;盆腔炎通过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等体征。通过腹腔镜检查等可以明确鉴别,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见异位病灶,盆腔炎可见盆腔炎症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