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宫颈炎伴挖空样细胞是宫颈病变病理表现,由HPV感染、慢性炎症刺激引起,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等表现,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诊断,治疗针对HPV感染、慢性宫颈炎,需随访观察,多数低危型HPV一过性感染预后好,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病变,不同年龄人群预后有差异。
一、慢性宫颈炎伴挖空样细胞的定义
慢性宫颈炎伴挖空样细胞是一种宫颈病变的病理表现。挖空样细胞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特征性细胞改变。慢性宫颈炎是宫颈部位发生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也可由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
二、病因
1.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出现挖空样细胞等病变的主要原因。HPV病毒可通过性接触等途径传播,不同年龄、性生活活跃程度不同的人群感染风险有差异,性生活开始早、性伴侣多的人群感染HPV的概率相对较高。
2.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的宫颈慢性炎症,如阴道炎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炎症蔓延至宫颈,可促使宫颈局部细胞发生异常改变,同时也可能增加HPV感染的易感性,进而出现慢性宫颈炎伴挖空样细胞的情况。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阴道分泌物增多:患者可出现白带增多,白带的性状可呈黏液脓性,有时可伴有异味。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青春期女性、育龄女性和绝经后女性由于生理状态不同,阴道分泌物增多的具体表现可能因个体激素水平等因素有一定差异,比如育龄女性可能因激素影响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分泌物量略有不同,但总体以增多为主要表现。
接触性出血:部分患者可出现性交后出血或妇科检查后出血。性生活活跃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此类表现,因为性生活过程中可能对宫颈造成刺激,尤其是存在病变时,更容易引发出血。
2.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糜烂样改变等。不同年龄女性宫颈的外观可能因生育史等因素有一定不同,比如经产妇宫颈可能相对更粗糙,但主要体征还是以宫颈局部的炎症表现和挖空样细胞相关的改变为主。
四、诊断方法
1.宫颈细胞学检查:通过采集宫颈细胞进行涂片检查,可初步了解宫颈细胞的形态等情况,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如挖空样细胞等。不同年龄女性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频率建议有所不同,一般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该项检查,如21-29岁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30-65岁女性可每5年联合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等。
2.HPV检测:检测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因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宫颈出现挖空样细胞及相关病变密切相关。对于不同年龄人群,HPV检测的意义和筛查策略有所差异,如年轻女性可能因自身免疫系统较强,部分HPV感染可自行清除,而年龄较大女性则更需关注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情况。
3.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细胞学检查或HPV检测异常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可更清晰地观察宫颈病变部位,必要时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挖空样细胞及病变的严重程度。
五、治疗原则
1.针对HPV感染:目前对于HPV感染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依靠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对于存在慢性宫颈炎伴挖空样细胞的患者,需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不同年龄人群在增强免疫力方面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调整,比如儿童主要通过合理喂养等促进免疫系统发育;成年人则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来维持免疫功能;老年人可通过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维持相对较好的免疫状态来帮助清除HPV。
2.针对慢性宫颈炎:如果存在宫颈局部炎症明显等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于轻度炎症可通过保持外阴清洁等一般处理;如果炎症较重,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局部药物治疗等,但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对不同年龄人群造成不良影响,尤其要注意低龄儿童的用药禁忌等。
3.随访观察:对于单纯的慢性宫颈炎伴挖空样细胞且HPV检测为一过性感染的患者,需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观察病变的转归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随访间隔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根据首次检查结果由医生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六、预后情况
多数情况下,若为低危型HPV一过性感染导致的慢性宫颈炎伴挖空样细胞,通过增强免疫力等,病变可自行消退,预后较好。但如果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甚至宫颈癌,预后相对较差。不同年龄人群预后也有差异,年轻女性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强,部分可自行清除病毒,预后较好;而年龄较大女性尤其是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时,预后相对复杂,需要密切随访监测病变进展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