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盆腔炎有多种症状,下腹疼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部位在下腹;阴道分泌物量增多、变色、呈脓性且有异味;有非经期出血及月经量变化等异常阴道出血情况;病情较重时出现发热、乏力、寒战等全身症状;还可能有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及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一、下腹疼痛
疼痛特点:多为持续性下腹部疼痛,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常加重。不同年龄段女性表现可能有差异,育龄期女性因生殖系统处于活跃状态,炎症刺激更易引发较明显的下腹坠胀、疼痛;而更年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炎症引发的疼痛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以持续下腹不适为主要表现。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女性,盆腔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炎症时疼痛可能更易累积且较难缓解。有盆腔炎病史的女性再次发作时,下腹疼痛往往较初次发病时更敏感。
疼痛部位:疼痛部位主要在下腹部,可单侧或双侧出现疼痛,炎症累及范围不同,疼痛范围可能稍有差异,若炎症累及盆腔双侧组织,多为双侧下腹疼痛,若仅为单侧附件炎症,则常为单侧下腹疼痛。
二、阴道分泌物异常
分泌物量:阴道分泌物量增多,可较正常生理性白带量明显增多。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盆腔炎时阴道分泌物异常可能与激素水平和炎症双重作用有关,分泌物增多情况可能因个体激素状态不同而有差异;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低,阴道黏膜变薄,炎症时分泌物增多可能相对不显著,但仍可出现量较平时增多的情况。生活方式上,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勤换内裤、不注意外阴清洁等,易导致阴道分泌物异常加重,因为细菌等病原体更易滋生。有盆腔炎病史者,阴道分泌物异常可能是复发的一个信号,需引起重视。
分泌物颜色、质地:分泌物颜色可呈黄色、黄绿色,质地可呈脓性,有时可伴有异味,如有腥臭味等。青春期女性若处于月经周期特殊阶段,阴道分泌物本身有一定变化,盆腔炎时的脓性、变色分泌物与之不同,容易区分;绝经后女性阴道分泌物颜色质地改变更需警惕炎症,因为其正常状态下分泌物较少且较清稀。
三、异常阴道出血
非经期出血:可表现为性交后出血、两次月经之间的出血等。育龄期有性生活的女性,性交后出血需高度警惕盆腔炎可能,同时要排除宫颈病变等其他原因;青春期女性由于内分泌尚未完全稳定,盆腔炎时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可能与炎症导致的盆腔充血等有关,需结合月经周期等情况综合判断;更年期女性出现非经期阴道出血,除考虑盆腔炎外,还需排除妇科肿瘤等疾病,因为该年龄段肿瘤发生率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可能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状态,导致盆腔炎时异常阴道出血情况加重,因为身体抵抗力下降,炎症可能更易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等,引起出血。
月经量变化: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情况。青春期女性月经量变化可能与盆腔炎导致的盆腔血液循环改变有关,炎症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修复等,从而引起月经量和经期的改变;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盆腔炎时月经量变化可能与卵巢功能和炎症双重因素相关,需要通过妇科检查、超声等进一步明确原因。
四、全身症状
发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也可更高。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盆腔炎时发热可能相对较明显,且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热时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等;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盆腔炎时发热可能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低热,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生活方式上,体质虚弱、长期营养不良的女性,盆腔炎时更容易出现发热且发热持续时间可能较长,因为身体抵抗力差,炎症难以有效控制。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女性,盆腔炎时发热可能更难控制,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加重炎症反应。
乏力、寒战:可伴有乏力、寒战等表现。儿童患盆腔炎出现乏力时,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精神萎靡等;老年人出现乏力可能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人关注其活动情况。寒战情况在儿童中可能表现为肢体颤抖等,老年人寒战可能因体温变化较大引起,需注意保暖等护理措施。
五、其他症状
泌尿系统症状:若盆腔炎累及泌尿系统,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青春期女性泌尿系统相对较娇嫩,盆腔炎时炎症波及泌尿系统,尿频尿急等症状可能较明显;更年期女性由于尿道黏膜萎缩等,更容易出现泌尿系统刺激症状,且可能因对炎症的反应与年轻女性不同,症状表现稍有差异。生活方式中,饮水过少的女性,盆腔炎时泌尿系统症状可能加重,因为尿液浓缩,对尿道的刺激增加。
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儿童患盆腔炎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时,可能影响食欲和营养摄入,需要注意调整饮食;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本身有所减退,盆腔炎时消化系统症状可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等问题,需关注其饮食和营养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