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发生受内源性和外源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内源性因素包括遗传、内分泌、免疫等,如遗传可致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内分泌紊乱引发痤疮,自身免疫异常致天疱疮;外源性因素有物理(机械、温度、光线)、化学、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及生活方式(饮食、卫生习惯)等,如机械性损伤致胼胝,高温致痱子,接触化学物质致接触性皮炎,细菌感染致脓疱疮,病毒感染致水痘等,饮食不当或卫生习惯差也可引发相关皮肤病。
内分泌因素:内分泌紊乱可引发皮肤病。例如,痤疮与雄激素水平升高密切相关,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加,刺激皮脂腺增生、分泌旺盛,同时使毛囊口角化过度,导致皮脂排出受阻,形成粉刺,进而引发痤疮。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内分泌变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等皮肤问题。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皮肤组织引起。如天疱疮,患者体内产生针对表皮细胞间连接物质的自身抗体,导致表皮细胞间连接松解,出现水疱、糜烂等皮肤损害。免疫因素引发的皮肤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自身免疫调节紊乱、感染等因素影响。
外源性因素
物理因素
机械性损伤:长期摩擦可引起胼胝,如长期穿不合脚鞋子的人,脚部皮肤长期受到摩擦,局部角质层增厚形成胼胝;皮肤受到外伤,如切割伤、擦伤等,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导致伤口部位出现红肿、化脓等炎症性皮肤表现。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机械性损伤发生皮肤病,儿童玩耍时易发生外伤,成人因职业等因素也可能出现机械性损伤相关皮肤问题。
温度因素:高温可引起痱子,在炎热夏季,汗腺导管被汗液中的角蛋白等堵塞,汗液潴留于汗管内,破裂后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出现小水疱、丘疹等;寒冷可导致冻疮,寒冷刺激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淤滞,组织缺氧,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引起局部水肿性红斑、水疱等。儿童皮肤调节体温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在高温或寒冷环境下发生痱子或冻疮;成人在极端温度环境下也可能出现相应皮肤问题。
光线因素:紫外线可引起多形性日光疹,皮肤暴露于紫外线后,发生光毒性或光变态反应,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疹;长期紫外线照射还可能增加皮肤癌的发生风险,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不同年龄人群经紫外线照射后都可能出现相关皮肤问题,长期户外工作者等紫外线暴露较多人群患相关皮肤病风险更高。
化学因素: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如接触强酸、强碱等腐蚀性化学物质可直接损伤皮肤,接触化妆品、某些金属(如镍)等可引起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不同人群因职业、生活接触等不同,接触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机会不同,发生接触性皮炎的风险也不同。例如,从事化工行业的人员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机会多,更易发生相关接触性皮炎;过敏体质人群接触少量某些致敏化学物质就可能发病。
生物因素
细菌感染:葡萄球菌可引起脓疱疮,表现为皮肤出现脓疱,破溃后形成结痂;链球菌可引起丹毒,表现为皮肤红肿、发热、疼痛等炎症表现。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易被细菌感染引发脓疱疮等;成人若皮肤有破损等情况,也易感染细菌发生相关皮肤问题。
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儿童初次感染多表现为水痘,出现斑疹、丘疹、水疱等,成人或免疫力低下儿童再次感染或复发可表现为带状疱疹,出现单侧分布的成簇水疱伴神经痛;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引起寻常疣、扁平疣等,表现为皮肤出现赘生物。不同年龄人群对病毒的易感性不同,儿童是水痘等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的高发人群,而成人也可能因免疫力下降等感染相关病毒。
真菌感染:皮肤癣菌可引起体癣、股癣、手足癣等,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夏季多汗环境更易发生真菌感染;念珠菌感染可引起念珠菌性间擦疹,常见于皮肤褶皱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表现为皮肤潮红、糜烂等。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感染真菌发病,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等皮肤褶皱部位易潮湿多汗,更易发生念珠菌感染相关皮肤病。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因素:某些食物可能诱发或加重皮肤病,例如,食用过多辛辣、油腻食物可能加重痤疮;对某些食物过敏者食用过敏食物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不同人群饮食结构不同,过敏体质人群更需注意饮食引发的皮肤问题,儿童饮食若不合理也可能影响皮肤健康,如过多食用甜食可能增加痤疮发病风险。
卫生习惯:不注意个人卫生,皮肤污垢堆积易引发皮肤感染,如毛囊炎等;长期不更换贴身衣物,局部皮肤处于潮湿、不透气环境,也易发生皮肤问题。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皮肤病很重要,儿童需家长帮助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成人也应保持自身皮肤清洁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