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有多种亚型,分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持续感染可致宫颈病变甚至宫颈癌,低危型引良性病变;常用检测方法有核酸杂交和PCR等,25岁左右有性生活女性需筛查,65岁以上视情况定;多数HPV感染可自愈,少数持续感染,处理依病变程度,育龄女性和免疫低下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HPV的基本信息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它有多种亚型。根据致癌性不同,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能引发宫颈病变甚至宫颈癌,低危型HPV感染主要引起生殖器疣等病变。
二、宫颈病变HPV感染的含义
(一)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高危型HPV的病毒基因组中的某些基因(如E6、E7基因)会整合到宿主宫颈细胞的基因组中,干扰细胞正常的生长调控机制。正常情况下,细胞会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增殖、分化和凋亡,而HPV的E6蛋白会结合并降解肿瘤抑制蛋白p53,E7蛋白会结合并失活肿瘤抑制蛋白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使得细胞无法正常调控增殖,进而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等宫颈病变。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和病毒持续作用,宫颈病变可能进一步发展,如CINII、CINIII有可能进展为宫颈癌。例如,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99%以上的宫颈癌组织中可检测到高危型HPVDNA,其中高危型HPV16、18型是最常见的致癌亚型。
(二)低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低危型HPV感染主要引起宫颈的良性病变,如尖锐湿疣等。低危型HPV感染导致的病变通常表现为宫颈局部出现乳头状、菜花状的赘生物等,但一般不会直接进展为宫颈癌,不过也需要密切关注,因为部分低危型HPV感染也可能与宫颈的一些异常增生有一定关联。
三、HPV感染的检测与筛查
(一)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HPV检测方法有核酸杂交技术(如杂交捕获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等。核酸杂交技术可以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HPV的核酸序列,PCR技术则能对HPVDNA进行扩增,从而更灵敏地检测出HPV感染情况。通过宫颈脱落细胞检测等方式可以获取样本进行HPV检测。
(二)筛查建议
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一般建议从25岁左右开始进行宫颈癌筛查,其中包括HPV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30-65岁的女性可以每5年联合检测一次HPV和TCT;对于6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之前的筛查结果都是阴性,且近10年内没有高级别宫颈病变病史,可以考虑停止筛查。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如性生活开始年龄早、多个性伴侣等高危生活方式)以及有相关病史(如既往有宫颈病变史等)的女性筛查策略可能会有所调整,例如有高危生活方式的女性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进行筛查。
四、HPV感染的转归与处理
(一)HPV感染的转归
大多数女性感染HPV后是一过性的,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清除病毒,一般持续感染时间为8-12个月。只有少数女性会发生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年轻女性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为活跃,清除HPV的能力相对较强;而对于年龄较大、免疫力低下(如患有免疫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的女性,HPV持续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宫颈病变HPV感染的处理
当检测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且伴有宫颈上皮内瘤变时,需要根据病变的程度进行相应处理。如果是CINI,部分可以自然消退,所以可以定期复查,观察病变的转归;如果是CINII、CINIII,则可能需要进行宫颈锥切等治疗,以切除病变组织,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对于低危型HPV感染引起的宫颈良性病变,如尖锐湿疣,需要根据病变的大小、数量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物理治疗(激光、冷冻等)去除赘生物等,但也要注意防止复发以及再次感染。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如果发现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如果有生育计划,要了解HPV感染对妊娠的影响,一般来说,HPV感染本身不是终止妊娠的指征,但需要密切监测宫颈情况,因为妊娠期间机体免疫力可能会有一定变化,宫颈病变可能会有不同的发展情况。同时,育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帮助清除HPV。
(二)免疫低下人群
免疫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感染HPV后,HPV持续感染的风险更高,发生宫颈病变的概率也相对增加。这类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HPV检测和宫颈病变筛查,一旦发现HPV感染或宫颈病变,要及时就医,在治疗宫颈病变的同时,也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调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以改善机体免疫状态,促进病情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