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阴道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局部用药、全身用药、复发性治疗、性伴侣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等;局部用药有唑类、制霉菌素制剂等;全身用药可选氟康唑但妊娠期慎用;复发性需初始强化治疗后维持治疗;性伴侣仅对有症状者治疗;特殊人群如妊娠期以局部用药为主,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儿童用药谨慎。
一、一般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念珠菌生长繁殖。
二、局部用药
(一)唑类抗真菌药物
1.克霉唑制剂:
可选用克霉唑栓/片,每晚1粒(500mg),塞入阴道深部,连用3日;或每日1粒(150mg),连用7日。克霉唑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均可使用,但妊娠期女性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及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疗程,因为妊娠期阴道局部用药相对更安全,但仍需遵循个体化原则。
2.咪康唑制剂:
咪康唑栓有200mg,每晚1粒,连用7日;400mg,每晚1粒,连用3日;1200mg,单次用药。咪康唑同样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影响其结构和功能。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卫生习惯良好的患者可选择合适的剂型,但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局部用药的同时需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局部用药的效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环境利于念珠菌生长,会降低局部用药的治愈率。
(二)制霉菌素制剂
制霉菌素栓10万U,每晚1粒,连用10-14日。制霉菌素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漏发挥抗真菌作用。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时需特别注意剂量和剂型的选择,因为儿童阴道黏膜较娇嫩,应选择合适的低剂量制剂,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密切观察局部反应。
三、全身用药
(一)氟康唑
适用于不能耐受局部用药、未婚女性及不愿采用局部用药者。氟康唑150mg,顿服。但对于妊娠期女性,全身用药需严格评估,因为氟康唑可通过胎盘,可能对胎儿有潜在影响,一般不建议妊娠期女性全身使用氟康唑,除非病情严重且无其他替代药物时,在医生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对于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使用氟康唑需监测肝功能,因为氟康唑主要经肝脏代谢,肝脏疾病患者使用可能增加肝脏负担。
四、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的治疗
(一)初始治疗
首先应给予常规的抗真菌治疗,如强化治疗,即采用局部或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2周,然后进行维持治疗。
(二)维持治疗
常用药物有氟康唑150mg,每周1次,连用6个月;或克霉唑栓500mg,每周1次,外用,连用6个月。在维持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是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维持治疗的方案选择也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如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局部抵抗力下降,可能需要在维持治疗的基础上适当补充雌激素,以增加阴道局部抵抗力,但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五、性伴侣治疗
约15%男性与女性患者接触后患有龟头炎,对有症状男性应进行检查及治疗,预防女性重复感染,但由于男性症状通常较轻,多为无症状带菌,所以一般不需要常规进行治疗,仅对有症状的男性进行治疗即可。治疗时可选用局部抗真菌药物,如咪康唑乳膏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念珠菌阴道炎的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尽量避免全身用药。可选用克霉唑制剂等局部抗真菌药物,因为局部用药直接作用于阴道局部,全身吸收较少,对胎儿的影响较小。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妊娠期女性对自身和胎儿的健康较为关注,心理压力可能较大,需给予心理支持。
(二)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阴道局部糖原含量增加,pH值改变,有利于念珠菌生长繁殖,所以此类患者念珠菌阴道炎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在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的同时,必须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以及药物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等多种方式控制血糖,只有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念珠菌阴道炎的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儿童患者
儿童念珠菌阴道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需更加谨慎。局部用药时应选择儿童适用的低剂量制剂,密切观察局部反应,如是否有红肿、疼痛等不适。同时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换内裤等,避免交叉感染。对于有家族遗传易感性或有基础疾病(如免疫缺陷等)的儿童,需更加密切监测病情,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