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导致不孕的机制包括盆腔微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异常、盆腔粘连、卵巢功能异常等,中、重度及不同分期患者不孕发生率不同,怀疑该病致不孕需通过多项检查诊断评估,不同个体情况有差异,需据此制定治疗方案。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机制
1.盆腔微环境改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引起盆腔内环境的变化,例如腹腔液的成分发生改变。腹腔液中存在一些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的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含量异常。巨噬细胞可以吞噬精子、影响精子的活力,白细胞介素等炎症介质会干扰卵子的拾取、运输以及受精卵的着床等过程。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盆腔微环境改变可能有不同的特点,年轻患者和年长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存在差异;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如长期吸烟、饮酒的女性,其盆腔微环境可能受到更多不良因素的叠加影响,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不孕的影响。
2.免疫功能异常
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出现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会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机制紊乱。例如,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改变,NK细胞在生殖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杀伤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等,但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NK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可能下降,从而影响对异位病灶的清除以及对生殖过程的正常调控。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曾经有过盆腔手术史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异常可能更为复杂,手术创伤等因素可能进一步加重免疫紊乱对不孕的影响。
3.盆腔粘连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容易导致盆腔粘连的形成。粘连可发生在卵巢与输卵管、卵巢与子宫、输卵管与周围组织等部位。盆腔粘连会影响输卵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输卵管是拾取卵子、运输卵子和受精卵的重要通道,粘连会导致输卵管伞端粘连,影响卵子的拾取;输卵管管腔粘连会阻碍卵子与精子的相遇以及受精卵的运输,最终导致不孕。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盆腔粘连的程度和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可能不同,年轻女性盆腔粘连后通过手术松解等治疗恢复生育功能的潜力可能相对较大,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有慢性盆腔炎病史等的患者,本身盆腔环境就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后盆腔粘连的情况可能更为严重。
4.卵巢功能异常
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卵巢时,会影响卵巢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例如,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卵巢的常见表现,囊肿会破坏卵巢的正常组织,影响卵泡的发育、排卵等过程。卵巢功能异常还可能表现为内分泌紊乱,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如雌激素、孕激素等的分泌失衡,进而干扰排卵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如长期处于精神压力较大状态的女性,其卵巢功能可能更容易受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良影响,精神压力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进一步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加重卵巢功能异常对不孕的作用。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的发生率
一般来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不孕的发生率较高。据统计,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的发生率可高达40%-50%,而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的发生率也在15%-30%左右。不同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的风险不同,分期越晚,不孕的可能性越大。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年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如果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可能降低不孕的风险;而年龄较大的患者,尤其是接近更年期的患者,本身生育能力下降,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后不孕的几率会进一步增加。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的患者,其不孕的发生率可能相对更高,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以及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三、诊断与评估
对于怀疑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诊断和评估。首先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包括经阴道超声、盆腔超声等)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病灶,如卵巢巧克力囊肿、盆腔粘连等情况。血清CA125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CA125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还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对于不孕的评估,需要进行输卵管通畅度的检查,如子宫输卵管造影、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等,以明确输卵管是否存在粘连、堵塞等情况;同时还需要评估排卵功能,可以通过基础体温测定、卵泡监测(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激素测定等方法来进行。不同年龄、病史的患者在诊断和评估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更需要全面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等情况;对于有过多次流产史等病史的患者,在评估不孕原因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机制复杂,涉及盆腔微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异常、盆腔粘连、卵巢功能异常等多个方面,不同个体在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情况上存在差异,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