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宝宝是否患有自闭症需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发育里程碑,语言、社交行为、动作发育等方面正常宝宝与自闭症宝宝有差异;使用标准化量表评估,如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从多方面7级评分、自闭症行为量表(ABC)由57个项目分方面量化评估;医学检查辅助诊断,脑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观察脑部结构异常、脑电图(EEG)可了解脑部电活动情况;最后医生综合多方面结果判断,怀疑时需带宝宝到专业机构由专业人员全面评估诊断。
一、观察发育里程碑
1.语言发育方面:正常宝宝在12个月时能理解一些简单指令,如“把玩具给我”,能发出单音节词;18个月时能说10个以上有意义的词。而自闭症宝宝可能在相应月龄语言发育明显滞后,比如12个月还不会咿呀学语,18个月不会说简单词汇等。这与宝宝自身神经系统发育及对外界语言刺激的反应有关,若宝宝语言发育偏离正常里程碑,需引起关注。
2.社交行为方面:正常宝宝6-7个月时会对亲人微笑,1岁左右会主动寻求与他人的目光接触,比如看到父母会主动看向父母并可能露出笑容。自闭症宝宝往往在这些月龄阶段缺乏正常的社交目光接触,对亲人的呼唤反应迟钝,不主动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互动等。这是因为自闭症宝宝在社交认知和情感互动方面存在障碍,受其大脑神经发育异常影响。
3.动作发育方面:正常宝宝8-10个月时能爬,1岁左右能站立、独走等。自闭症宝宝动作发育可能也会出现异常,比如动作发展落后或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像持续拍手、旋转物品等无目的的刻板动作。这与宝宝大脑运动控制区域及神经传导等发育异常相关。
二、使用标准化量表评估
1.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
评估内容:该量表包含15个项目,从社交互动、模仿、情感反应、身体运用能力、与非物体环境的关系、视觉反应、听觉反应、焦虑程度、语言能力、非语言交流能力、适应能力、重复性行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智力、总的印象等方面进行评估。每个项目分为7个等级评分,评分范围为0-6分,总分在30分以上时可能提示患有自闭症。例如,在社交互动项目中,0分表示与他人有良好的互动,6分表示对他人完全无反应。其科学性在于经过大量临床研究验证,能够较为全面地评估宝宝是否存在自闭症倾向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时需要专业的医生或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考虑到宝宝的年龄、性格特点等因素,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在量表上的表现会有所不同,比如较小的婴儿可能在模仿等项目上的表现与较大幼儿不同,但量表会综合这些因素进行评分判断。
2.自闭症行为量表(ABC):
评估内容:由57个项目组成,分为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等5个方面。每个项目按严重程度分为0-2分或0-3分不等,总分达到31分以上时高度怀疑自闭症。例如,在交往方面的项目有“对呼唤缺少反应”“对亲人无依恋”等,躯体运动方面有“姿势古怪”“手臂摆动奇特”等。该量表通过对宝宝多方面行为表现的量化评估来判断是否患有自闭症,其依据是自闭症宝宝在这些行为方面与正常宝宝存在显著差异,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被认为是较为有效的自闭症筛查工具之一。评估时要考虑宝宝的日常行为表现,不同性别、不同生活环境的宝宝在量表上的得分可能会有差异,但量表会综合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三、医学检查辅助诊断
1.脑部影像学检查: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自闭症宝宝的脑部结构可能存在一些异常,比如额叶、颞叶等区域的体积、皮质厚度等可能与正常宝宝不同。研究发现,部分自闭症宝宝存在颞叶内侧结构异常、额叶发育异常等情况。通过MRI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脑部结构的形态、体积等变化,为自闭症的诊断提供辅助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脑部影像学检查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单纯依靠影像学结果诊断自闭症,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检查时要确保宝宝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对于不配合的宝宝可能需要采取适当的镇静措施,但要考虑到低龄宝宝使用镇静剂的风险等因素。
脑电图(EEG):自闭症宝宝的脑电图可能出现异常放电等情况,比如脑电节律异常、癫痫样放电等。虽然不是所有自闭症宝宝都会出现脑电图异常,但脑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宝宝脑部的电活动情况,排除是否存在癫痫等其他脑部疾病同时合并自闭症的情况。不过,脑电图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因为正常宝宝也可能出现一些轻度的脑电图异常,所以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四、综合评估判断
医生会综合以上观察发育里程碑、标准化量表评估、医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来判断宝宝是否患有自闭症。例如,宝宝在发育里程碑评估中明显落后,量表评估提示自闭症倾向,同时脑部影像学或脑电图检查有异常发现,那么医生会更倾向于自闭症的诊断。但整个诊断过程需要严谨、全面地考虑宝宝的各种情况,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宝宝在诊断过程中都需要医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如果怀疑宝宝有自闭症可能,应及时带宝宝到专业的医疗机构,由专业的儿科医生、儿童心理医生等进行全面评估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