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典型的眩晕感(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感、摇晃或漂浮感)、平衡失调相关表现(站立或行走不稳、协调运动障碍)以及伴随症状(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头痛,面色苍白、出汗)。
一、眩晕感
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感:患者会感觉自己身体在空间中发生旋转,或者周围的景物、房屋等围绕自己转动,这是眩晕症最典型的症状之一。例如,梅尼埃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这种强烈的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的眩晕感,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内耳膜迷路积水会影响内耳的平衡感知功能,导致患者产生旋转性眩晕。在儿童群体中,若因病毒感染等原因引发内耳病变导致眩晕,也会出现类似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的感觉,不过儿童表述可能相对模糊,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行为表现来判断。
摇晃感或漂浮感:部分患者感觉自身处于不稳定状态,有摇晃、漂浮的感觉,不像在平稳地面或物体上。比如一些前庭神经元炎患者,可能主要表现为摇晃感或漂浮感,前庭神经元炎是由于前庭神经元受累所致,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因,炎症影响前庭功能后,患者会出现平衡失调相关的摇晃或漂浮的眩晕感受。对于老年人,若本身有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发生眩晕时也可能以摇晃感或漂浮感为主要表现,这可能与脑部供血不足影响前庭神经相关结构功能有关。
二、平衡失调相关表现
站立或行走不稳:由于眩晕导致平衡感知障碍,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难以保持平衡,容易摔倒。例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特定头位变化时会出现眩晕,同时伴有明显的站立或行走不稳,其发病是因为耳石移位,当头部位置改变时,耳石刺激半规管,导致平衡失调。在儿童中,如果是因外伤等原因引起内耳或前庭相关结构损伤导致眩晕,也会出现站立或行走不稳的情况,此时需要特别注意儿童活动环境的安全,避免其因站立或行走不稳而受伤。老年人若有骨质疏松等情况,站立或行走不稳时更容易发生骨折等意外,所以对于老年眩晕症患者,更要加强护理,确保其活动空间安全。
协调运动障碍:患者的肢体协调运动出现问题,比如拿东西时容易偏离目标,写字变得不规整等。这是因为眩晕影响了前庭-眼反射、前庭-脊髓反射等平衡相关的神经反射通路,导致身体的协调运动功能受影响。像一些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眩晕患者,可能会伴有协调运动障碍,后循环缺血会影响脑部与平衡协调相关区域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神经功能。在儿童中,若眩晕是由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引起,也可能出现协调运动障碍的表现,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三、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眩晕常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恶心、呕吐。例如,梅尼埃病发作时,除了旋转性眩晕外,往往还会伴随严重的恶心、呕吐症状,这是因为内耳的病变刺激了自主神经,引发胃肠道的反应。儿童发生眩晕时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也较为常见,由于儿童的自主神经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眩晕对其自主神经的刺激可能更易引发明显的胃肠道反应,此时要注意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儿童窒息等意外发生。老年人如果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眩晕引发的恶心、呕吐可能会加重其胃肠道不适,需要在治疗眩晕的同时关注胃肠道的情况。
耳鸣、听力下降:部分眩晕症患者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的症状。比如梅尼埃病患者,早期可能就会出现耳鸣,多为低频耳鸣,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其听力下降多为波动性,发作期听力下降,间歇期听力可部分或完全恢复。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患者也常伴有耳鸣和听力下降,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内耳供血障碍等有关,当内耳发生病变影响听力和平衡时,就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和眩晕同时存在的情况。在儿童中,若因先天性内耳畸形等原因导致眩晕,也可能伴有耳鸣、听力下降,需要早期进行听力评估等检查来明确病情。老年人如果有长期的耳部疾病史,发生眩晕时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要注意排查耳部相关疾病。
头痛:少数眩晕症患者会伴有头痛症状。比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其机制可能与脑部血管供血不足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有关。不同病因引起的眩晕伴头痛,头痛的性质、部位等可能有所不同。在儿童中,若眩晕是由颅内感染等原因引起,除了眩晕外,也可能伴有头痛,此时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头痛情况、体温等变化,因为颅内感染是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老年人若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眩晕伴头痛时更要警惕是否有血压波动等情况,需要监测血压并进行相应的检查。
面色苍白、出汗:由于眩晕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汗等表现。例如,在严重的眩晕发作时,患者会因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量出汗等症状,这是身体对眩晕刺激的一种应激反应。儿童发生严重眩晕时也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汗等情况,此时要注意给儿童保暖,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保持其身体舒适。老年人在眩晕发作时出现面色苍白、出汗,需要注意其血压变化等情况,因为老年人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出现血压波动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