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病因与雌激素等有关,表现为经量增多等,检查有超声等,治疗分随访、药物、手术;子宫癌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等,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有关,宫颈癌与HPV感染有关,子宫内膜癌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等,宫颈癌早期无症状,检查有分段诊刮等,治疗分手术、放化疗等,特殊人群中妊娠期子宫肌瘤可能红色样变,绝经期肌瘤可能萎缩或恶变,年轻有生育要求子宫颈癌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老年子宫癌需评估全身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及少量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相关,好发于30-50岁育龄女性,与长期高雌激素环境等因素有关。
子宫癌: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等,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多数为雌激素依赖型,发病与雌激素长期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等有关;子宫颈癌主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好发于性生活活跃、多孕多产等女性。
二、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常见症状有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这是由于肌瘤使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并影响子宫收缩等;还可出现下腹包块,当肌瘤较大时可于下腹触及质硬、形态不规则的包块;白带增多,若肌瘤发生坏死、溃疡、感染时,可有脓性白带或血性白带。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时可有脓血性排液,恶臭;晚期可出现下腹疼痛等,若癌肿累及宫颈内口,可引起宫腔积脓,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
子宫颈癌:早期常无症状,也无明显体征,部分患者可有接触性出血,多发生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排液增多,可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晚期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
三、检查方法
子宫肌瘤: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显示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部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超声检查准确率高。
磁共振成像(MRI):对肌瘤内部结构分辨率高,可准确判断肌瘤大小和位置。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
分段诊刮: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通过刮取子宫内膜和宫颈管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内有无癌灶存在,癌灶大小及部位,直视下取活检,有助于发现较小的或早期病变。
子宫颈癌:
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通过采集宫颈表面及宫颈管内的细胞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
HPV检测:高危型HPV检测可作为初筛手段,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用于宫颈癌的筛查。
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时应行阴道镜检查,观察宫颈表面病变,选择可疑癌变部位进行活检,提高诊断准确率。
宫颈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是确诊子宫颈癌的可靠方法,对阴道镜检查可疑部位进行活检。
四、治疗原则
子宫肌瘤:
随访观察:适用于无症状的肌瘤,尤其是近绝经期女性,每3-6个月随访一次。
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常用药物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可缩小肌瘤体积,但停药后肌瘤多又逐渐增大。
手术治疗:适用于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肌瘤体积大压迫膀胱、直肠等引起相应症状;因肌瘤造成不孕或反复流产;怀疑肌瘤有恶变者。手术方式有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等。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根据高危因素选择辅助治疗,如放疗、化疗等。早期患者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晚期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或复发患者,可采用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子宫颈癌:治疗根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全身情况等制定个体化方案,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早期宫颈癌(Ⅰ-ⅡA期)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根据高危因素决定是否辅助放化疗;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ⅣA期)以同步放化疗为主;晚期或复发转移宫颈癌以化疗为主,可联合靶向治疗等。
五、特殊人群情况
子宫肌瘤:
妊娠期女性:子宫肌瘤在妊娠期可能发生红色样变,多采取保守治疗,对症处理后多能自行缓解。分娩时可根据肌瘤大小、部位等情况决定分娩方式,如肌瘤阻碍胎儿下降可行剖宫产术,同时根据肌瘤情况决定是否行肌瘤剔除或子宫切除术。
绝经期女性:肌瘤一般会随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而逐渐萎缩,若绝经后肌瘤不萎缩反而增大,需警惕恶变可能。
子宫癌:
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对于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若有生育要求,经过多学科评估后,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如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术后需密切随访。
老年女性:老年子宫癌患者身体机能较差,手术耐受性可能较低,治疗时需充分评估全身情况,选择对机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局部姑息放疗等改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