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神经炎的诊断需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病史采集要了解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慢性酒精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及症状出现发展情况;体格检查包括感觉功能(触觉、痛觉、温度觉、位置觉、振动觉)和运动功能(肌肉萎缩、肌力、腱反射)检查;辅助检查有实验室检查(血糖、维生素B、自身抗体、血液生化)和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综合这些结果确定末梢神经炎,不同人群(儿童、妊娠期女性等)有其特殊需考虑的情况。
一、病史采集
1.了解基础疾病
询问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病史,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这是末梢神经炎常见的病因之一,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末梢神经炎的风险更高。
有无维生素缺乏相关情况,如长期素食、胃肠道吸收障碍等,维生素B族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可导致末梢神经炎,因为维生素B参与神经髓鞘的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缺乏时会影响神经功能。
是否有慢性酒精中毒史,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导致维生素缺乏以及直接的毒性作用损伤神经,从而引发末梢神经炎。
有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如Guillain-Barré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周围神经,导致末梢神经炎的发生。
2.询问症状出现及发展情况
关注症状起始时间,是突然出现还是逐渐起病。例如,急性起病的末梢神经炎可能与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相关,而慢性起病的可能与慢性中毒、慢性营养缺乏等有关。
了解症状的具体表现及发展过程,如是否从手足末端开始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烧灼感等,然后是否逐渐向近端发展,以及症状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比如是否在夜间加重等。
二、体格检查
1.感觉功能检查
触觉:用棉签轻触患者手足末端的皮肤,询问患者是否有感觉,两侧对比。末梢神经炎患者常出现触觉减退,病变较重时可能触觉消失。
痛觉:用大头针轻刺皮肤,比较两侧手足末端的痛觉差异。末梢神经炎患者痛觉通常也会减退,严重时痛觉消失。
温度觉:用盛有温水(约40℃)和冷水(约10℃)的试管分别接触手足末端皮肤,让患者辨别冷热。末梢神经炎患者温度觉可能出现异常,表现为温度觉减退或过敏等。
位置觉:将患者的手指或脚趾被动屈伸到一定位置后,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两侧对比。末梢神经炎患者可能出现位置觉障碍。
振动觉:用振动的音叉置于手足末端的骨突处(如手指的远侧指间关节、足的内踝等),询问患者能否感觉到振动及振动持续的时间。末梢神经炎患者振动觉可减退。
2.运动功能检查
观察手足肌肉有无萎缩,触摸肌肉质地,比较两侧手足肌肉情况。末梢神经炎患者长期病变可能导致手足肌肉萎缩,肌肉质地变韧等。
检查肌力,让患者进行手指的屈伸、握拳,足的背屈、跖屈等动作,测试肌力情况。轻度末梢神经炎时肌力可能无明显改变,病变较重时可出现肌力下降。
检查腱反射,包括跟腱反射、膝反射等。末梢神经炎患者常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糖检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怀疑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患者非常重要。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若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结合空腹血糖等结果,有助于诊断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
维生素B检测:血清维生素B水平测定,若维生素B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维生素B缺乏性末梢神经炎。
自身抗体检测: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末梢神经炎的患者,可检测相关自身抗体,如Guillain-Barré综合征患者可检测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等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营养状况及肝肾功能情况,因为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药物的代谢等,与末梢神经炎的发生和治疗相关。
2.电生理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通过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波幅等指标。末梢神经炎患者通常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这是因为神经纤维受损,神经冲动传导受阻。例如,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患者常出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减慢。
肌电图检查:可发现肌肉的电活动异常,末梢神经炎患者的肌电图可能出现自发电位等改变,有助于判断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对于末梢神经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四、综合判断
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来确定末梢神经炎。例如,有糖尿病病史,同时出现手足末端感觉异常,体格检查有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电生理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即可考虑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诊断。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询问是否有维生素缺乏、是否有感染等病史,因为儿童末梢神经炎的病因可能与儿童特有的营养状况、感染等因素相关,如儿童维生素B族缺乏可能与挑食等饮食习惯有关,感染后自身免疫性末梢神经炎也可见于儿童。对于妊娠期女性,要考虑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等特殊情况导致末梢神经炎,同时要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在检查和诊断过程中需谨慎选择检查方法和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