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呕吐伴发热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胃肠道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沙门菌、志贺菌感染,呼吸道感染累及胃肠道)和非感染性因素(饮食因素如进食过多过快、食物过敏不耐受,其他系统疾病影响如颅内感染、中暑);临床表现有年龄差异(婴幼儿起病急,年长儿表现多样化)和伴随症状差异(呕吐频率、性状及发热程度、持续时间不同);护理与应对措施包括一般护理(体位、饮食、体温监测)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低龄儿童观察精神状态、补液,有基础疾病儿童密切观察基础疾病症状变化)。
一、常见原因
(一)感染性因素
1.胃肠道感染
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引起的胃肠炎较为常见。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婴幼儿,常导致严重的呕吐、腹泻和发热。诺如病毒感染则在各年龄段儿童均可发病,以呕吐症状相对突出,同时可伴有发热、腹泻等。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粪便中可检测到轮状病毒抗原,诺如病毒感染可通过粪便或呕吐物中检测病毒核酸来确诊。
细菌感染:如沙门菌、志贺菌等感染肠道。沙门菌感染可引起急性胃肠炎,患儿除呕吐、发热外,还可能有腹痛、腹泻,大便多为黏液便或脓血便。通过粪便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
2.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累及胃肠道时,也可能出现呕吐伴发热。例如,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部分儿童会同时伴有胃肠道症状,这是因为感染病原体释放的毒素等物质影响了胃肠道功能,同时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发热。
(二)非感染性因素
1.饮食因素
进食过多或过快:儿童的胃肠道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如果一次进食大量食物或进食速度过快,容易引起呕吐。同时,可能因食物在胃肠道内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刺激机体,导致轻度发热,一般体温多为低热。
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食用牛奶或相关制品后,可能出现呕吐、发热,还可能伴有皮疹、腹泻等症状。通过过敏原检测等可辅助诊断。
2.其他系统疾病影响
颅内感染:如脑膜炎,除了有呕吐、发热症状外,还可能有头痛、精神萎靡、颈项强直等表现。通过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异常,有助于明确诊断。
中暑:在炎热的环境下,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善,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容易中暑,出现呕吐、发热,还可能伴有皮肤潮红、口渴、乏力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特点
(一)年龄差异
1.婴幼儿
由于婴幼儿胃肠道功能更脆弱,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呕吐发烧往往起病较急。例如轮状病毒感染的婴幼儿,呕吐频繁,可在发病初期就出现多次呕吐,随后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同时可能伴有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
2.年长儿
年长儿对疾病的耐受相对较好,临床表现可能相对多样化。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呕吐发烧,年长儿可能先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等,之后出现呕吐和发热,发热程度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可呈中度热。
(二)伴随症状
1.呕吐情况
呕吐的频率:如果是频繁的喷射性呕吐,要警惕颅内感染等严重情况。而非喷射性呕吐可能见于胃肠道感染等相对较轻的情况。
呕吐物性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可能是一般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或轻度感染;如果呕吐物含有胆汁,要考虑肠道梗阻等情况;如果呕吐物有酸臭味且潴留时间较长,可能是幽门梗阻等问题。
2.发热情况
发热程度:低热一般指体温37.3-38℃,中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0℃,超高热则为40℃以上。不同病因引起的发热程度有所不同,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多为中等度热或低热,细菌感染可能引起较高热。
发热持续时间:如果发热在1-2天内缓解,可能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呕吐发烧;如果发热持续3天以上不退,需要警惕复杂的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颅内感染等。
三、护理与应对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体位护理
呕吐时应将儿童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对于婴幼儿,可将其抱起,上身略抬高;年长儿可让其坐起或侧卧。
2.饮食调整
在呕吐缓解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因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需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
3.体温监测
密切监测儿童体温,每4-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若体温超过38.5℃且儿童有不适表现,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儿童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降温,但要注意避免擦拭心前区等敏感部位。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低龄儿童
低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在出现呕吐发烧时,更要严格观察精神状态。如果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囟门饱满(婴幼儿)等情况,提示可能有严重疾病,需立即就医。同时,低龄儿童的补液更为关键,若出现呕吐腹泻导致脱水,要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加重。
2.有基础疾病儿童
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出现呕吐发烧时要更加谨慎。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因呕吐发烧而加重病情,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可能因发热导致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哮喘儿童可能因呕吐等刺激诱发哮喘发作。要密切观察基础疾病的相关症状变化,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呼吸情况、是否有发绀等,哮喘儿童的喘息、气促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