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溃疡是女性外阴部位的溃疡性病变,病因包括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外阴恶性肿瘤、外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临床表现为外阴有溃疡伴疼痛等不适及不同病因的其他表现;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原体、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针对病因,包括抗感染、肿瘤治疗、免疫抑制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生殖器疱疹,导致外阴出现群集性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常伴有疼痛、发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在性活跃人群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的性活跃人群都可能患病,尤其以20-30岁性活跃期女性多见。
细菌感染:白塞病可出现外阴溃疡,同时还伴有口腔溃疡、眼部病变等,病因可能与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壮年。另外,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也可引起外阴溃疡,局部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感染,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因局部皮肤损伤而感染发病。
真菌感染:念珠菌感染可引起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严重时也可能出现外阴溃疡,常见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等,各年龄都可能发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环境改变,易发生念珠菌感染。
2.其他因素
外阴恶性肿瘤:如外阴鳞状细胞癌等,也可表现为外阴溃疡,多见于绝经后的女性,但年轻女性也有发病可能,与遗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因素相关。
外伤:外阴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后,若处理不当可能继发感染形成溃疡,各年龄段都可能因外伤导致,比如运动时的意外撞击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外阴时,可出现外阴溃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可见于各个年龄段。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外阴出现单个或多个溃疡,大小不等,溃疡表面可有分泌物,伴有疼痛、瘙痒等不适。如果是感染性因素引起,疼痛程度可能因感染病原体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溃疡疼痛往往较为明显;若为恶性肿瘤导致的溃疡,疼痛可能呈进行性加重,且溃疡经久不愈。
不同病因引起的溃疡还伴有各自的其他表现,如白塞病引起的外阴溃疡常同时伴有口腔溃疡、眼部病变等;生殖器疱疹引起的溃疡前期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随后出现水疱破溃成溃疡。
2.体征
检查可见外阴局部有溃疡病灶,根据病因不同,溃疡的形态、周围组织表现等有所差异。例如,白塞病的外阴溃疡周围可有红晕,边界清楚;恶性肿瘤引起的溃疡边缘不整齐,质地较硬等。
三、诊断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经过,包括溃疡出现的时间、发展情况、有无疼痛、瘙痒等症状,有无不洁性生活史,既往有无类似病史,有无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月经史、生育史等也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的患者病史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比如年轻女性有不洁性生活史,要高度怀疑性传播疾病导致的外阴溃疡。
2.体格检查
对外阴溃疡局部进行细致检查,观察溃疡的大小、形态、数目、周围组织情况等,同时检查全身其他部位有无类似病变,如白塞病患者需检查口腔、眼部等部位。
3.实验室检查
病原体检查:取溃疡表面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等,以明确是否有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例如怀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可进行病毒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怀疑念珠菌感染时,可进行真菌涂片或培养。
自身抗体检查: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外阴溃疡,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进行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检测。
肿瘤标志物检查:对于怀疑外阴恶性肿瘤的患者,可检测相关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
4.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溃疡组织进行活检,送病理检查,这是明确外阴溃疡性质(如良性或恶性)的重要依据,例如外阴鳞状细胞癌的病理检查可发现癌细胞的特征。
四、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感染性因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外阴溃疡,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但具体药物需根据病情由医生选择;细菌感染引起的外阴溃疡,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真菌感染引起的外阴溃疡,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非感染性因素:外阴恶性肿瘤引起的溃疡需根据肿瘤的分期等情况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外阴溃疡则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基础疾病来控制外阴溃疡症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出现外阴溃疡时,诊断和治疗需特别谨慎。在病史采集中要详细询问孕期情况等,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治疗时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或治疗方法,例如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
2.儿童:儿童出现外阴溃疡较为罕见,多考虑外伤、感染等因素,病史采集要向监护人详细了解儿童的生活情况、有无外伤史等。检查时要注意儿童的配合度,治疗要选择温和、对儿童身体影响小的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等。
3.老年女性:老年女性外阴溃疡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病史采集要关注既往健康状况、有无长期慢性疾病等。检查时要细致,治疗要综合考虑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如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充分评估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