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肿瘤生长速度慢、多膨胀性生长、细胞分化程度高、一般不转移、主要局部压迫阻塞且影响小,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多浸润性生长、细胞分化程度低、可转移、除局部影响还破坏组织器官功能致恶病质威胁生命,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对良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生长方式组织学形态转移能力对机体影响有不同程度作用。
一、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速度通常较慢,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体积变化不大。例如一些皮肤的良性脂肪瘤,可能数年才会有较为明显的增大,其细胞分裂增殖相对有序,受机体调控机制影响较为明显。不同年龄人群中,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可能因个体差异、基础健康状况等有所不同,比如儿童时期良性肿瘤生长速度可能相对成人更难一概而论,但总体仍遵循缓慢增长特点。
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往往较快,短期内可出现明显增大。这是因为恶性肿瘤细胞失去了正常的生长调控机制,能够无限制地增殖。例如肺癌患者肺部的恶性肿瘤可能在数月内就会显著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的肺癌高危人群更易出现快速增长的恶性肿瘤)、病史(有肿瘤家族史者患恶性肿瘤后生长速度可能受遗传等因素影响加快)的人群,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差异较大,一般来说有不良生活方式、家族肿瘤病史等情况的人群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可能相对更快。
二、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像膨胀的气球一样挤压周围组织,但通常不侵犯周围组织。它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往往有完整的包膜,能够被推动。例如肝血管瘤多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晰,通过手术容易完整切除。不同年龄人群中,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基本类似,都是相对规则的膨胀性生长,性别差异在此方面不明显,生活方式对其生长方式影响不大,病史如果是没有特殊的遗传性疾病等情况,一般也不改变其膨胀性生长的方式。
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像树根长入泥土一样,侵犯周围组织、血管、神经等,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没有完整的包膜。例如乳腺癌会浸润周围乳腺组织、筋膜等,难以完整分离。不同年龄人群中,恶性肿瘤的浸润性生长特点一致,性别差异对其生长方式影响不突出,生活方式中如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会增加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的风险,病史中有慢性炎症等可能促进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的情况时,会使恶性肿瘤更易侵犯周围组织。
三、组织学形态
良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与起源组织的正常细胞形态相似。细胞核的大小、形态较一致,一般无或仅有轻度异形性,核分裂象少见,不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例如子宫平滑肌瘤的细胞与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形态相似,分化良好。不同年龄人群中,良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基本良好,性别差异不影响细胞分化形态,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良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对更接近正常组织细胞,病史如果是没有导致细胞分化异常的特殊疾病,细胞分化形态保持良好状态。
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与起源组织的正常细胞形态差异大。细胞核大小、形态不一,异形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例如低分化的肺癌细胞与正常肺细胞形态差异显著,细胞核大且形态不规则等。不同年龄人群中,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的特点一致,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患恶性肿瘤时细胞分化程度低的表现相似,生活方式中不良生活方式如酗酒、长期熬夜等会加重恶性肿瘤细胞的低分化程度,病史中有肿瘤相关的基因突变等情况时,会导致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更低。
四、转移能力
良性肿瘤:一般不转移。它局限在原发部位,不会跑到身体其他部位生根发芽。例如皮肤的良性痣,不会转移到其他脏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的人群中,良性肿瘤都不具备转移能力,因为其生物学行为决定了不会发生转移现象。
恶性肿瘤: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如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转移等。例如胃癌细胞可以通过淋巴道转移到颈部淋巴结等,也可以通过血道转移到肝脏等远处器官,还能种植转移到腹膜等部位。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患恶性肿瘤转移能力可能因肿瘤类型等有所不同,但总体恶性肿瘤都有转移潜能,性别差异对转移能力影响不明显,生活方式中如肿瘤患者不注意休息、免疫力低下等会促进恶性肿瘤转移,病史中有免疫功能缺陷等情况时会增加恶性肿瘤转移的风险。
五、对机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主要是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一般对机体影响较小,切除后通常不易复发。例如颅内的良性脑膜瘤如果体积较小,没有压迫重要神经结构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切除后预后良好。不同年龄人群中,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局部压迫等影响程度因肿瘤部位等不同而有差异,儿童良性肿瘤如果生长在重要器官周围也会有明显影响,性别差异不突出,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相对更小,病史如果是没有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局限于局部压迫等。
恶性肿瘤:除了局部压迫、阻塞外,还会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感染等,晚期可出现恶病质,严重威胁生命。例如肺癌晚期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患恶性肿瘤时对机体的影响更具特殊性,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等,性别差异在晚期恶病质表现上可能有一定不同,生活方式极度不良的恶性肿瘤患者恶病质出现更早更严重,病史中有基础疾病控制不佳等情况时会加重恶性肿瘤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