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病毒在不同温度下存活情况不同,适宜温度下能存活较长时间,高温会使其快速失活,低温下存活时间相对较长;物体表面与液体环境中病毒存活受温度影响有差异,年龄、性别等因素间接影响接触风险;可根据病毒存活温度特点采取家庭和公共场所防控措施,如家庭调节温度、注意特殊人群,公共场所管理温度、应对不同人群等防控手足口病。
一、手足口病病毒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情况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适宜温度下的存活:肠道病毒在环境中较为顽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能存活较长时间。例如在20-25℃的环境中,手足口病病毒可以存活数天甚至数周。有研究表明,在室温(约20-25℃)下,肠道病毒能在物体表面存活数天,像在塑料、不锈钢等表面,EV71病毒可以存活数天。
高温环境下的存活:当温度升高时,手足口病病毒的存活时间会缩短。在50℃环境中,肠道病毒的存活时间会明显减少,一般数小时内病毒活性就会显著降低。在更高的温度,如70℃环境中,肠道病毒很快就会失去活性,通常几分钟内就可以将其杀灭。这是因为高温会破坏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结构,使其失去感染能力。
低温环境下的存活:在低温环境中,手足口病病毒存活时间相对较长。在-20℃的环境下,肠道病毒可以存活数月。例如在一些冷冻保存的环境中,如果物体表面污染了手足口病病毒,在低温下病毒仍能保持一定的活性,但当温度回升时,病毒又可能恢复一定的感染能力。不过,在4℃的冰箱环境中,肠道病毒也能存活较长时间,有研究显示在4℃冰箱保存的被污染物品上,EV71病毒能存活数周。
二、不同环境中手足口病病毒存活温度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一)物体表面与液体环境的差异
物体表面:在物体表面,手足口病病毒受环境温度影响的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在干燥的物体表面,温度对病毒存活的影响相对明显,随着温度升高,病毒失活加快;而在潮湿的物体表面,由于湿度等因素的干扰,温度对病毒存活的影响规律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潮湿的布质表面,25℃环境下手足口病病毒可能比在干燥布质表面存活时间稍长一些,但总体趋势还是遵循温度越高存活时间越短的规律。
液体环境:在液体中,手足口病病毒的存活情况与温度关系密切。在自来水等普通液体中,当温度升高时,病毒的降解速度加快。而在含有一定营养成分的液体中,温度对病毒存活的影响可能会因为液体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在人体的体液模拟环境中,研究发现随着温度从20℃升高到37℃(人体体温),手足口病病毒的存活时间会缩短,这是因为人体体温环境下,机体的免疫等因素也会对病毒有一定影响,但从病毒自身特性来说,温度升高破坏了病毒的结构。
(二)年龄、性别等因素的间接影响
年龄: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当处于手足口病病毒存活的环境中时,更容易受到感染。而不同年龄段儿童对于病毒感染的易感性不同,但从病毒存活角度,不同年龄儿童所处的环境温度控制等方面需要注意,比如婴幼儿更需要在适宜温度且清洁的环境中,避免接触到可能存活有手足口病病毒的物品。对于成年人,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强,在接触到存活有病毒的环境时,感染风险相对儿童较低,但也不能忽视,因为成年人可能成为病毒的携带者传播给儿童等易感人群。
性别:性别本身对手足口病病毒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没有直接影响,但不同性别的人群在生活环境接触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例如男性可能在一些户外工作环境等接触到不同温度环境的机会与女性有所不同,从而间接影响接触病毒的风险。但从病毒存活温度的核心内容来说,性别不是影响病毒存活温度的关键因素,关键还是环境温度本身以及环境的其他特征。
三、根据手足口病病毒存活温度特点的防控措施
(一)家庭环境防控
温度调节:在家庭中,对于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可以通过调节室内温度来降低病毒存活时间。将室内温度适当升高到50℃以上一段时间,能有效杀灭物体表面的手足口病病毒。同时,保持室内相对干燥,因为潮湿环境下即使温度不是很高,病毒存活时间也会相对较长。对于儿童的衣物等物品,在清洗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水温,比如用50℃以上的热水清洗,可以破坏病毒结构。
特殊人群注意: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其生活环境的温度控制,营造一个温度适宜且卫生的环境。避免婴幼儿长时间接触温度不适宜且可能污染有手足口病病毒的物品,如避免让婴幼儿长时间玩放在低温潮湿环境中的玩具等。
(二)公共场所防控
温度管理:在幼儿园、学校等公共场所,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定期对公共场所的物体表面进行温度处理,比如使用能产生高温的设备对教室的桌椅等进行适当高温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手足口病病毒。对于公共场所的卫生间等潮湿环境,除了调节温度外,还要注意通风除湿,因为潮湿环境下即使温度不是很高,手足口病病毒也能较长时间存活。
不同人群应对:对于在公共场所的儿童等易感人群,要教育他们避免接触温度不适宜且可能污染有病毒的物品,同时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要注意自身工作环境的温度控制,减少自身成为病毒携带者的风险,从而更好地保护儿童等易感人群。例如学校老师要注意教室温度调节,在疫情防控期间更要重视环境温度对病毒存活的影响,定期对教室环境进行消毒等处理,保障学生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