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是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分中枢性和周围性,有不同病因、表现,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康复,不同人群治疗和康复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发病机制
面神经负责支配面部肌肉的运动等功能,当各种原因导致面神经受损时,神经传导功能出现障碍,就会使得所支配的面部肌肉失去正常的神经调控,从而出现瘫痪等表现。常见的引发面神经受损的原因有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面神经)、受凉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外伤等。
分类及特点
中枢性面瘫
病因:多由脑血管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颅内肿瘤、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
特点: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面部表情肌瘫痪,而眼裂以上的表情肌(如皱眉、闭眼等)因为受双侧中枢神经支配,一般不受影响,患者还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其他表现,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言语障碍等。例如脑梗死患者如果病变累及支配面部的中枢神经通路,就可能出现中枢性面瘫,同时可能伴有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
周围性面瘫
病因:最常见的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贝尔麻痹),另外还有感染性病变(如中耳炎、腮腺炎等累及面神经)、外伤等原因。
特点:同侧面部所有表情肌瘫痪,包括眼裂以上和以下的肌肉,患者会出现完全性的面部肌肉瘫痪表现,如患侧不能皱眉、闭目无力、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比如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会出现患侧眼睛闭合不全,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同时面部整体失去正常的运动功能。
临床表现
面部外观改变:患侧面部表情呆板,双侧面部不对称,比如一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等。
运动功能障碍:无法正常完成面部的各种动作,像闭眼时患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鼓腮时患侧漏气等。
其他伴随症状: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可能伴有耳部疱疹、疼痛等表现;如果是中枢性面瘫,会伴有相应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肢体运动障碍等。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会详细检查面部肌肉的运动情况,包括观察面部对称情况、测试皱眉、闭眼、鼓腮等动作是否正常,还会检查面神经的其他相关反射等。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对于中枢性面瘫患者,通过头颅CT或MRI可以帮助发现颅内是否有病变,如脑梗死的病灶、脑出血的部位、颅内肿瘤等情况,有助于明确中枢性面瘫的病因。例如头颅MRI可以更早发现脑梗死的病灶,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乳突CT等:对于周围性面瘫怀疑有耳部病变等情况时,可能会进行乳突CT等检查,以明确是否有中耳乳突炎等病变累及面神经。
电生理检查
面神经电图:可以评估面神经的损伤程度和预后,通过检测面神经动作电位的幅度等指标来判断面神经的功能状态。一般来说,面神经电图波幅越低,提示面神经损伤越严重。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会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在早期可以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减轻面神经的炎症反应。
对于中枢性面瘫,会针对具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进行治疗,如脑梗死患者会根据病情进行溶栓、改善脑循环等治疗;脑出血患者会根据出血量等情况进行降颅压、止血等治疗。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减轻面神经的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一般在早期应用效果较好。
营养神经治疗
使用维生素B族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营养面神经,促进神经的修复。
康复治疗
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面部肌肉的按摩、理疗(如红外线照射等)、面部表情肌的康复训练等,帮助恢复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例如患者可以进行皱眉、闭眼、鼓腮等动作的训练,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
儿童面瘫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重视。儿童面瘫可能多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还未发育完全,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在康复治疗方面,要根据儿童的配合程度,采用更有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儿童进行面部肌肉训练,比如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参与到皱眉、闭眼等动作训练中。
老年人
老年人面瘫中中枢性面瘫相对较多见,因为老年人脑血管病变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率较高。老年人面瘫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全身情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的影响。康复治疗时要注意动作的温和性,避免因过度训练导致老年人疲劳或加重病情,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因为面瘫可能会对老年人的社交等产生影响,需要给予心理支持。
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发生面瘫需要谨慎治疗。如果是周围性面瘫,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在妊娠期使用需要非常谨慎,一般会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康复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治疗手段。
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发生面瘫,在治疗时使用的药物需要考虑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例如使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需要咨询医生,看是否需要暂停哺乳或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康复治疗一般可以继续进行,但要注意操作方式和药物使用对婴儿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