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因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致异常子宫出血且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妇科疾病,病因有神经内分泌失调及其他因素,临床表现分无排卵性和排卵性功血,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子宫内膜活检、激素测定、B超),治疗有一般、药物、手术治疗,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病因及发病机制
神经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包括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间的反馈调节尚未成熟,大脑中枢对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存在缺陷,FSH呈持续低水平,无LH高峰形成,导致无排卵;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几乎耗竭,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性降低,雌激素分泌量波动,不能形成排卵前高峰,从而发生无排卵性功血;生育期女性可因内、外环境某种刺激,如劳累、应激、流产、手术或疾病等引起短暂性HPOA失调。
其他因素: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可影响HPOA的调节功能,从而导致功血;某些药物也可能干扰HPOA的正常功能引发功血。
临床表现
无排卵性功血
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例如,有的女性月经周期可长达2-3个月,而后出现大量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可达10余天甚至更久。
经期紊乱:可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至21天以内,或经期延长超过7天等情况。
排卵性功血
黄体功能不足: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例如,原本月经周期为30天左右,可缩短至22-23天就来月经。同时,可能伴有不孕或在孕早期流产。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可达9-10天,且经量增多。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情况,以及有无精神创伤、生活环境改变、疾病、药物等影响月经的因素。
体格检查: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以排除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
辅助检查
子宫内膜活检:可通过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内膜活检术获取子宫内膜组织,了解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区分是增生期、分泌期还是其他病理改变,有助于诊断功血及判断其类型。例如,无排卵性功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多呈不同程度的增生改变,如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等;排卵性功血患者黄体功能不足时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时表现为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分泌期与增生期子宫内膜并存。
激素测定:可测定血清雌激素、孕激素、LH、FSH等激素水平,了解HPOA的功能状态。如无排卵性功血患者雌激素水平可呈持续低水平或波动,无孕激素分泌或孕激素水平偏低;黄体功能不足者孕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卵泡期水平;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孕激素水平下降缓慢。
B超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和双侧附件的情况,排除子宫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等。例如,B超可清晰显示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等;能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的存在等。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对于贫血较严重的患者,可给予铁剂、维生素C及蛋白质等补充造血原料,必要时输血治疗。
药物治疗
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等,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减少纤维蛋白溶解,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性激素药物:对于无排卵性功血,常用雌激素、孕激素或雌孕激素联合用药止血及调整月经周期。例如,雌激素可用于青春期功血,通过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止血;孕激素适用于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患者,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停药后发生撤退性出血,达到药物性刮宫的目的;雌孕激素联合用药可用于调整月经周期。对于排卵性功血,黄体功能不足者可选用孕激素补充治疗,于月经后半期开始,每日肌注黄体酮,连用10-14天;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可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应用孕激素,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反馈功能,使黄体及时萎缩,内膜按时完整脱落。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严重贫血、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刮宫术,适用于急性大出血或存在子宫内膜病理改变需明确诊断的患者;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且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功血患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术。
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功血患者多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尚未成熟,治疗上应以调整月经周期、止血为主,尽量避免使用有抑制下丘脑-垂体功能的药物。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月经紊乱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应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功血患者需根据有无生育要求选择治疗方案。有生育要求者,治疗时应优先考虑不影响生育功能的方法,如采用调整月经周期、促进排卵等治疗措施;无生育要求者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时,要注意排除器质性病变,因为育龄期女性也可能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加以鉴别。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多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治疗上要注意排除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病变。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子宫内膜病变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及时行诊断性刮宫,既可以达到止血目的,又能明确子宫内膜病理情况。同时,围绝经期女性常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在治疗功血的过程中,可适当补充钙剂等,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