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神经源性因素(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创伤性因素(头部创伤、医源性损伤)及其他因素(寒冷刺激、糖尿病);症状有面部外观表现(患侧表情肌瘫痪、感觉异常)及不同类型特点(周围性伴乳突部疼痛等,中枢性对侧下部表情肌瘫伴原发病表现);治疗包括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病毒、神经营养)、物理(超短波等及按摩)、手术(保守无效时)、康复(表情肌训练、针灸)治疗。
一、面瘫的原因
1.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带状疱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例如,带状疱疹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侵犯面神经,导致面神经炎症水肿,引起面瘫。研究表明,约有45%的周围性面瘫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细菌感染:如中耳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能会损害面神经,引发面瘫。儿童由于耳部解剖结构特点等因素,中耳炎相对容易发生,若未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增加面瘫风险。
2.自身免疫反应
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面神经,导致面神经炎症。这种情况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面瘫中较为常见,如格林-巴利综合征,它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疾病,可累及面神经,引起面瘫症状。
3.神经源性因素
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病变累及面神经相关的神经通路时,可导致面瘫。老年人由于血管粥样硬化等原因,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较高,是神经源性面瘫的常见人群。
颅内肿瘤,如听神经瘤、脑膜瘤等,肿瘤压迫面神经,逐渐引起面瘫。随着年龄增长,颅内肿瘤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需通过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
4.创伤性因素
颅底骨折等头部创伤,可能直接损伤面神经,导致面瘫。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外伤事件中,头部创伤较为常见,创伤后若累及面神经,就可能引发面瘫。
医源性损伤,如耳部手术、腮腺手术等过程中,有可能意外损伤面神经,导致面瘫。外科医生在进行这些手术时需要非常精细地操作,以避免面神经损伤。
5.其他因素
寒冷刺激:面部受到寒冷风吹等刺激,可能引起面神经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进而引发面瘫。冬季寒冷天气时,面部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的人群,面瘫发生率相对可能升高。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神经病变,累及面神经时可导致面瘫。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以减少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面瘫的症状
1.面部外观表现
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者不能正常皱眉、蹙额,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患侧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现象。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吹口哨、鼓腮等动作不能完成。
面部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患侧面部感觉减退,尤其是眼周、口角周围的感觉减退较为常见。
2.不同类型面瘫的症状特点
周围性面瘫:除上述面部表情肌瘫痪的表现外,还可能伴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疱疹等症状(若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周围性面瘫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度的周围性面瘫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口角歪斜等,重度的则面部表情肌几乎完全瘫痪。
中枢性面瘫:主要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面部表情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而上部面部表情肌(如皱眉、蹙额)因受双侧大脑皮层支配,一般不受累。中枢性面瘫常伴有原发病的表现,如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中枢性面瘫,可能伴有肢体偏瘫、言语障碍等症状。
三、面瘫的治疗
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具有抗炎、减轻面神经水肿的作用。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减轻面神经的炎症反应,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需要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使用,儿童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
抗病毒药物: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瘫,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可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病毒感染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可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神经营养药物一般可以长期使用,但需要关注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儿童使用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
2.物理治疗
超短波、低中频电疗、激光疗法等:这些物理治疗方法可以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的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在物理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调整治疗参数,儿童进行物理治疗时要注意能量的控制,避免对儿童皮肤等造成损伤。
面部按摩:患者自己或由他人帮助进行面部按摩,可促进面部肌肉的运动,防止肌肉萎缩,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操作,儿童进行面部按摩时更要轻柔。
3.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物理等保守治疗后面神经功能仍无明显改善,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面神经减压术等,通过手术解除面神经的压迫等情况,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4.康复治疗
面部表情肌训练:患者进行皱眉、蹙额、闭眼、鼓腮、吹口哨等动作的训练,每天进行多次,每次训练时间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时,家长要给予鼓励和正确引导,帮助儿童坚持训练。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刺激面部经络,促进面部气血运行,有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但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操作,要注意针刺的部位和手法,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尤其是儿童进行针灸治疗时要更加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