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的原因包括内分泌紊乱、子宫内膜因素及其他因素。内分泌紊乱中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相关;子宫内膜因素中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史和子宫内膜炎分别与相应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有关;其他因素里全身性疾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相关,药物影响与任何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有关。
一、内分泌紊乱
(一)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
1.年龄因素: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尚不完善,可能出现月经量少;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也会因内分泌变化导致月经量少。例如,青春期少女约有1-2年内月经不规律较为常见,其中包括月经量少的情况;围绝经期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等水平波动,影响子宫内膜生长,进而导致月经量减少。
2.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节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从而影响垂体分泌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导致内分泌紊乱,引起月经量少。比如,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节律;过度节食使机体营养摄入不足,无法为激素合成提供足够原料,影响HPOA的正常功能。
3.病史:患有下丘脑肿瘤等疾病的患者,会直接影响下丘脑对GnRH的分泌,进而影响月经;垂体瘤患者可因垂体分泌功能异常,导致月经量少。如垂体泌乳素瘤患者,由于泌乳素升高,会抑制卵巢功能,出现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的情况。
(二)甲状腺功能异常
1.年龄性别: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女性相对更易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月经量少;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也可能干扰内分泌平衡,引起月经量少。例如,育龄期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较为常见,可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发现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异常。
2.生活方式: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的状态下,可能影响甲状腺的功能。另外,碘摄入异常(如长期高碘或低碘饮食)也会影响甲状腺功能,进而影响月经。比如,长期精神紧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沿海地区居民长期高碘饮食可能增加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风险,从而影响月经。
3.病史: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桥本甲状腺炎等,更容易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进而影响月经。这类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引起月经量少等月经异常表现。
二、子宫内膜因素
(一)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史
1.年龄性别:任何有过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相对更易因宫腔操作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多次人工流产会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使子宫内膜变薄,从而引起月经量少。例如,一年内多次人工流产的女性,子宫内膜损伤的风险显著增加,进而出现月经量较前明显减少的情况。
2.生活方式:无特殊直接相关生活方式,但频繁宫腔操作与不恰当的避孕方式选择有关,如不采取避孕措施或反复意外妊娠后进行人工流产。
3.病史:有多次人工流产、清宫术等宫腔操作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子宫内膜损伤,导致月经量少。宫腔操作过程中可能直接刮除子宫内膜,尤其是基底层,影响子宫内膜的再生和修复,使月经时子宫内膜脱落量减少。
(二)子宫内膜炎
1.年龄性别:生育年龄女性多见,尤其是有宫腔操作史、性生活活跃的女性。子宫内膜炎可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功能,导致月经量少。例如,产后或流产后发生子宫内膜炎的女性,子宫内膜受到炎症刺激,会出现充血、水肿等改变,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脱落,从而引起月经量少。
2.生活方式:性生活不卫生、经期不注意卫生等生活方式可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月经量。比如,经期同房会将外界细菌带入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症;不注意经期外阴清洁,也容易导致细菌滋生感染子宫内膜。
3.病史:有宫腔操作史、盆腔炎病史等的患者,更容易并发子宫内膜炎。例如,既往有盆腔炎症未彻底治愈的患者,炎症可能蔓延至子宫内膜,引起子宫内膜炎,出现月经量少、下腹痛等症状。
三、其他因素
(一)全身性疾病
1.年龄性别:任何年龄性别均可发生,如严重贫血患者,由于机体处于缺血状态,会影响激素运输和子宫内膜的营养供应,导致月经量少。例如,中老年女性若患有慢性失血性疾病导致严重贫血,会出现月经改变,包括月经量少。
2.生活方式:长期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生活方式可导致全身性疾病的发生,进而影响月经。比如,长期素食且营养不均衡的女性,容易出现贫血等全身性疾病,影响月经量;过度劳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也可能诱发其他全身性疾病影响月经。
3.病史:患有严重贫血、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月经量少。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影响血管和神经功能,包括影响子宫内膜的血供和激素调节,导致月经量减少。
(二)药物影响
1.年龄性别:任何年龄性别使用某些药物都可能影响月经,无明显差异。例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可能因避孕药中激素成分的影响出现月经量少。短效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子宫内膜变薄,导致月经量减少。
2.生活方式:无特殊直接相关生活方式,但药物使用与用药依从性等有关。
3.病史:有长期服用影响内分泌药物病史的患者,如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可能因药物副作用影响内分泌,导致月经量少。抗精神病药物可能通过干扰神经递质等途径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引起月经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