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的常见妇科疾病,发病机制有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好发于生育期女性等,有月经紊乱等相关因素,临床表现有疼痛、不孕、月经异常等,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血清学检查及腹腔镜检查,治疗有药物和手术治疗,不同人群患病影响及注意事项不同,育龄女性要积极就医选治疗方案,青春期女性治疗需防影响发育,围绝经期女性治疗要综合考虑。
一、定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
二、发病机制
(一)种植学说
经血逆流时,子宫内膜碎片可随经血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在盆腔脏器表面或腹膜等处并生长,这是较为被认可的发病机制之一。例如,在女性月经周期中,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会周期性脱落出血,当经血逆流时,其中的内膜细胞可能会在子宫外的部位着床生长。
(二)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子宫内膜组织还可通过淋巴系统或静脉系统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如盆腔外的器官,像肺、胸膜等部位也可能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的情况。
三、好发人群及相关因素
(一)好发人群
生育期女性:这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发年龄段,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可能与生育期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以及月经血逆流等因素相关。
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比如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二)相关因素
月经紊乱: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月经紊乱情况,会使经血逆流的机会增加,从而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
免疫系统异常:机体的免疫系统对异位内膜组织的清除能力下降时,也容易导致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外部位种植生长。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一些可能影响内分泌等的环境因素中,也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四、临床表现
(一)疼痛
盆腔疼痛:最常见的症状是盆腔疼痛,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等。痛经多为继发性且进行性加重,即初潮时可能无痛经,随着年龄增长和病情进展,经期腹痛逐渐加重。慢性盆腔痛则表现为非经期的下腹部持续疼痛。
其他部位疼痛:如果异位内膜种植在其他部位,如肠道,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种植在膀胱,可能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种植在肺部,可能会出现经期咯血等症状。
(二)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不孕率较高,可能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异常、卵巢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盆腔微环境的改变可能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运输以及受精卵的着床等过程。
(三)月经异常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五、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用于观察盆腔内异位内膜组织形成的囊肿等情况,如卵巢巧克力囊肿,超声下可表现为附件区的囊性包块,壁厚且内有细密点状回声等特征。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有较高价值,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等情况,尤其是对一些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有帮助。
(二)血清学检查
血清CA125(癌抗原125)水平可能会升高,但CA125升高并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异的指标,在一些其他妇科疾病如盆腔炎等情况下也可能升高,不过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其血清CA125水平多为轻度至中度升高。
(三)腹腔镜检查
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通过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等情况,并且可以在直视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六、治疗
(一)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对于轻度痛经的患者,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减轻疼痛。
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可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宫颈黏液性状等作用,使子宫内膜萎缩,从而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症状,适用于有避孕需求且病情较轻的患者。
孕激素:如甲地孕酮等,可使异位内膜组织蜕膜化并萎缩,从而缓解症状。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使异位内膜萎缩,常用于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术前预处理等情况,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骨质丢失等不良反应,对于青春期女性需要谨慎使用,因为可能影响骨龄的正常发育等。
(二)手术治疗
保守性手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手术目的是切除或破坏异位内膜病灶,但保留子宫、一侧或双侧卵巢等。例如,对于卵巢巧克力囊肿,可行囊肿剥除术等。
根治性手术: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且病情严重的患者,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同时尽可能切除盆腔内的异位病灶。
七、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会影响生育,需要积极就医评估病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符合生育条件且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尝试通过药物等方法改善生育环境后备孕等。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规范用药或手术等。
(二)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时,需要考虑到药物等治疗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例如,使用GnRH-a等药物时要谨慎,因为可能影响骨代谢等,需要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治疗,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疾病可能会对其心理产生一定影响,需要给予心理支持。
(三)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卵巢功能等情况。如果病情较轻且没有严重症状,可能可以采取保守观察等措施;如果病情较重,可能需要根据患者意愿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或药物治疗方案,但要注意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如骨质疏松等相关风险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