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月经紊乱、高雄激素表现、卵巢多囊样改变)和实验室检查(性激素测定、抗苗勒管激素、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等);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运动、体重管理)、调节月经周期(短效口服避孕药、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降低雄激素水平(短效口服避孕药、螺内酯)、促进生育(克罗米芬、来曲唑、辅助生殖技术)、代谢异常的治疗(胰岛素增敏剂、血脂异常处理)。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月经紊乱:多见于青春期及生育期女性,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如35天以上甚至数月)或闭经,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或经期或经量无规律性。这与患者体内激素失衡,尤其是雄激素过高、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比例异常有关,影响了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脱落。
2.高雄激素表现:可出现多毛,常见于口唇周围、下颌、乳晕周围、下腹正中线等部位,毛发浓密增粗;部分患者出现痤疮,多发生在面部、胸背部,与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有关;还有部分患者出现脱发,主要是头顶的头发进行性稀少。
3.卵巢多囊样改变:通过超声检查可见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数≥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但需注意,单纯卵巢多囊样改变不能确诊,还需结合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1.性激素测定
血清睾酮:多数患者血清睾酮轻度升高,提示存在高雄激素血症。
黄体生成素(LH)与卵泡刺激素(FSH):LH/FSH比值≥2-3,这是因为雄激素过高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导致LH分泌增加,FSH相对减少。
雌二醇:雌二醇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且无周期性变化。
2.其他检查
抗苗勒管激素(AMH):多数患者AMH水平升高,AMH由小窦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卵巢多囊样改变时小窦卵泡数目增多,故AMH升高,可辅助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约5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可发现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升高,提示胰岛素抵抗,这与高雄激素血症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一)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对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控制热量摄入,均衡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类)的摄入。例如,每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应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减少精制谷物和甜食的摄取,以控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2.运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运动有助于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激素水平。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方式和强度可适当调整,如青春期患者可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育龄期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运动可辅助提高受孕几率;围绝经期患者运动需注意避免关节损伤等。
3.体重管理:肥胖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的代谢异常表现之一,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减轻体重5%-10%可改善月经周期、排卵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等。例如,体重指数(BMI)≥25的患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将BMI降至正常范围(18.5-23.9)有助于病情改善。
(二)调节月经周期
1.短效口服避孕药:常用的有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轴,降低LH分泌,减少卵巢雄激素产生,从而调节月经周期,一般需要连续服用3-6个周期,可使月经周期规律,改善高雄激素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需考虑其潜在风险,如青春期女性使用时需关注对骨密度等的影响,育龄期有避孕需求的可作为有效避孕方式之一,围绝经期女性一般不首选此方法调节月经。
2.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适用于青春期及无避孕要求的育龄期患者。常用药物有黄体酮、地屈孕酮等,通过补充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停药后发生撤退性出血,调节月经周期。例如,可在月经周期后半期(第14-25天)每日口服地屈孕酮10-20mg,连用10-14天,停药后等待月经来潮。
(三)降低雄激素水平
1.短效口服避孕药:如前所述,除调节月经周期外,还可通过抑制LH分泌,减少卵巢雄激素产生,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改善多毛、痤疮等症状。
2.螺内酯:是一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也具有抗雄激素作用,可竞争性抑制雄激素与毛囊受体结合,减少毛发生长,改善痤疮。一般每日服用50-200mg,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出现月经紊乱、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监测血钾等指标。
(四)促进生育
1.克罗米芬:为常用的促排卵药物,适用于有生育需求且无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一般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每日口服50-150mg,连用5天,可诱导排卵。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监测卵泡发育情况。
2.来曲唑:也是一种促排卵药物,对于克罗米芬抵抗或不耐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一般从月经周期第2-5天开始,每日口服2.5-5mg,连用5天,可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
3.辅助生殖技术:对于经过上述促排卵治疗仍未受孕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但该方法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需严格评估患者情况后选择。
(五)代谢异常的治疗
1.胰岛素增敏剂:对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二甲双胍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一般每日服用500-2000mg,分2-3次口服。但使用时需注意监测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2.血脂异常的处理:若患者同时存在血脂异常,需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使用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等,但需权衡药物对肝脏等器官的影响,尤其要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的药物代谢和耐受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