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肠胃炎由感染(病毒、细菌等)或非感染(饮食不当、过敏等)因素引起,有消化道(腹泻、呕吐、腹痛)和全身(发热、脱水)症状,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需饮食调整、补充水电解质、针对病因治疗,护理要皮肤、休息、病情观察,预防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合理喂养。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常见的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宝宝感染轮状病毒后,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同时可能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诺如病毒感染也较为常见,全年均可发生,同样经粪-口传播,宝宝感染后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呕吐症状可能较为明显。
细菌感染:常见的有大肠杆菌、沙门菌等。宝宝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后容易感染。例如大肠杆菌感染,可能导致宝宝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大便可能带有黏液或脓血。沙门菌感染时,宝宝除了有胃肠道症状外,还可能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
非感染因素
饮食不当:宝宝如果进食过多、过快,或食用了过于油腻、刺激性的食物,或者突然改变饮食种类,都可能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肠胃炎。比如宝宝一次性摄入大量生冷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道,引发炎症反应,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过敏因素:部分宝宝可能对牛奶、大豆等食物中的蛋白质过敏,食用后会引起胃肠道的过敏反应,出现腹泻、呕吐、皮疹等症状,也属于肠胃炎的一种表现形式。
宝宝肠胃炎的症状表现
消化道症状
腹泻:是宝宝肠胃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腹泻的次数和大便性状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次数较多;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大便可能带有黏液、脓血,次数也较多且频繁。
呕吐:也是常见症状,可发生在腹泻之前或之后。病毒感染引起的呕吐可能较为剧烈,宝宝可能频繁呕吐,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
腹痛:宝宝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尤其是在腹泻或呕吐前后,表现为阵发性的哭闹,可能是因为胃肠道痉挛或炎症刺激引起的腹痛。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宝宝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39℃甚至更高。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持续时间可能较短;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相对较高,且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脱水症状:如果宝宝腹泻、呕吐严重,会导致水分大量丢失,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眼窝凹陷等。严重脱水可能会危及宝宝的生命健康,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宝宝肠胃炎的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
医生会详细询问宝宝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前的饮食情况、接触史(如是否接触过感染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的人群等)、发病时间、症状表现等。通过病史询问可以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例如如果是在秋冬季节,宝宝有腹泻、呕吐等症状,轮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宝宝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体温、腹部体征等。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面色等,同时触摸宝宝的腹部,了解是否有压痛、腹肌紧张等情况,初步判断胃肠道炎症的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通过检查宝宝的粪便,了解大便中是否有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等。如果有白细胞,提示可能有细菌感染;如果有红细胞,可能存在肠道黏膜损伤等情况;如果发现寄生虫卵,则提示可能是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肠胃炎。
血常规检查:通过血常规可以了解宝宝血液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数量变化。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能会升高;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可能会升高。
宝宝肠胃炎的治疗与护理
治疗原则
饮食调整:宝宝患病期间,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如给予米汤、稀粥等。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母乳喂养,但妈妈要注意饮食清淡;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适当稀释奶粉,减少每次的喂养量,增加喂养次数。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由于宝宝腹泻、呕吐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给宝宝口服补液盐,预防和纠正脱水。如果宝宝脱水严重,需要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肠胃炎,目前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滥用抗生素。
护理要点
皮肤护理:宝宝腹泻时,大便次数多,容易刺激臀部皮肤,引起红臀。所以要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可以适当涂抹护臀霜,预防红臀的发生。
休息护理:让宝宝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包括腹泻的次数、大便的性状、呕吐情况、体温变化以及精神状态等。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脱水症状加重等情况,要及时送医就诊。
宝宝肠胃炎的预防措施
饮食卫生
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奶瓶、餐具等要定期消毒。给宝宝准备的食物要新鲜,避免食用变质的食物。对于添加辅食的宝宝,要注意辅食的制作卫生,避免食物被污染。
教育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宝宝用手接触不洁物品后再放入口中。
预防感染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减少感染病毒或细菌的机会。如果周围有感染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的人群,要注意隔离,避免宝宝接触。
对于容易过敏的宝宝,要明确过敏原,避免让宝宝接触过敏原食物。例如对牛奶过敏的宝宝,要选择合适的代乳品。
合理喂养
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遵循循序渐进添加辅食的原则,避免一次性添加过多新的食物,让宝宝的胃肠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但不要过度喂养,以免引起胃肠道负担过重。
总之,宝宝肠胃炎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宝宝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护理工作,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宝宝患肠胃炎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