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的检查包括影像学、血管和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头颅CT(快速显示颅内病变,早期发现梗死灶)和头颅MRI(更敏感,超早期可发现异常信号);血管检查有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情况)、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脑动脉情况)、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疾病诊断“金标准”);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了解血细胞情况)、凝血功能检查(评估凝血功能与治疗关系)、生化检查(含血脂、血糖、肝肾功能检查,评估脑血管疾病风险与治疗药物选择)。
一、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
检查原理及优势:头颅CT是脑血栓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它可以快速显示颅内病变情况,在发病早期就能发现梗死灶。一般在发病后24-48小时内,缺血区脑组织会出现低密度改变,通过CT图像能够直观地看到脑内是否有梗死病灶以及病灶的大致位置、范围等。对于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发病早期的患者,头颅CT操作相对简便、检查速度快,能够迅速排除脑出血等其他类似疾病。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大多数怀疑脑血栓的患者,尤其是急性起病的患者。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含碘对比剂进行增强CT检查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对比剂可能对肾功能造成进一步影响。
2.头颅MRI
检查原理及优势:头颅MRI对脑梗死的检出比CT更敏感,尤其是在脑梗死的超早期(发病6小时内),就可以发现脑内的异常信号。它可以从多个序列成像,更清晰地显示脑组织的细微结构变化,对于小的梗死灶、后颅窝病变等的检出率高于CT。例如,在脑梗死的早期,MRI的DWI(弥散加权成像)序列能够更早地发现缺血半暗带,为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对于一些病情复杂、CT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可以选择MRI检查。但装有心脏起搏器、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金属假牙、金属钢板等)的患者一般不能进行MRI检查,因为强磁场可能会对这些金属装置产生影响,导致不良后果。
二、血管检查
1.颈动脉超声
检查原理及优势:颈动脉超声可以检测颈动脉的血管壁情况、血流速度等。通过超声检查能够发现颈动脉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的大小、形态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等。因为颈动脉是脑供血的重要来源,颈动脉的病变可能会导致脑供血不足进而引发脑血栓。它操作简便、无创,可作为脑血栓的初步筛查手段,能够评估颈部血管的状况,为进一步的脑血管评估提供线索。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等。检查时一般需要患者暴露颈部,检查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痛苦,但对于一些颈部有严重畸形、肥胖等情况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检查原理及优势:TCD可以检测颅内脑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等,能够评估脑动脉的供血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血管狭窄、痉挛等情况。它对于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狭窄等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合并脑血管痉挛时,TCD可以及时发现血流速度的变化。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怀疑有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狭窄等情况的患者。检查时需要将超声探头放置在颈部、颞部等部位,一般没有创伤性,但对于一些颅骨较厚的患者可能会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3.脑血管造影(DSA)
检查原理及优势: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脑动脉的形态、走行以及是否存在狭窄、闭塞、动脉瘤等病变。通过将导管插入颈动脉或椎动脉,注入对比剂后进行X线摄片,能够详细了解脑血管的具体情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如是否需要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用于其他检查方法不能明确诊断,需要进一步明确脑血管病变细节的患者。该检查是有创性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穿刺部位出血、对比剂过敏、脑血管痉挛等。对于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对比剂过敏等情况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该检查。
三、血液检查
1.血常规
检查内容及意义: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一般来说,脑血栓患者的血常规可能没有特异性的改变,但在一些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梗死患者中,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情况。通过血常规检查还可以初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等情况,因为贫血可能会影响脑的供血。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所有怀疑脑血栓的患者都可以进行血常规检查,该检查无特殊禁忌,但需要注意采血过程中的无菌操作等。
2.凝血功能检查
检查内容及意义: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会增加脑血栓的发病风险,同时在一些溶栓等治疗中,凝血功能的监测也非常重要。例如,在使用溶栓药物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避免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如果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谨慎考虑。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对于有血栓形成倾向、正在接受抗凝或溶栓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避免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抗凝剂等),如果正在服用,需要告知医生,以便正确解读检查结果。
3.生化检查
血脂检查:血脂检查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的常见病因之一。通过血脂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脂水平,对于评估患者的脑血管疾病风险以及制定降脂等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血糖检查:血糖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或血糖异常情况。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等,促进脑血栓的形成。通过血糖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肝肾功能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状态,因为一些治疗脑血栓的药物需要通过肝肾功能进行代谢和排泄,肝肾功能异常时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一些溶栓药物、抗凝药物等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使用需要特别谨慎,通过肝肾功能检查可以为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