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常见局部因素有感染(如阴道炎、外阴局部感染)、局部皮肤病变(如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湿疹)、不良卫生习惯;全身因素有糖尿病、黄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过敏反应。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找病因)、局部治疗(针对感染和皮肤病变用药)、全身治疗(针对原发病治疗)。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儿童、老年女性外阴瘙痒各有注意事项。
一、外阴瘙痒的常见原因
(一)局部因素
1.感染因素
阴道炎症:
细菌性阴道病: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起,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增多。研究显示,约10%-40%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会出现外阴瘙痒症状,同时伴有鱼腥臭味的稀薄阴道分泌物。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由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尤其是白假丝酵母菌。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易患此病,患者会有外阴瘙痒、灼痛,白带呈豆腐渣样等表现。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患者会出现外阴瘙痒、灼热感,有的可伴有尿频、尿痛、性交痛,阴道分泌物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
外阴局部感染:如外阴疱疹病毒感染,会引起外阴部位的水疱、糜烂,伴有明显的瘙痒;外阴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病变多发生在阴唇、会阴、肛周等部位,也可出现外阴瘙痒症状。
2.局部皮肤病变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潮湿、搔抓等慢性刺激有关。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患者多难以忍受,搔抓后可出现皮肤增厚、色素沉着或减退等改变。
外阴硬化性苔藓:是一种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主的皮肤病。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烧灼感,病变区皮肤变薄、变白,出现皲裂等。
外阴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外阴皮肤炎症反应。外界因素如化纤衣物刺激、局部潮湿等,内在因素如过敏体质等。表现为外阴部位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多形性皮疹,伴有剧烈瘙痒。
3.不良卫生习惯
不注意外阴清洁,长时间不更换内裤,导致外阴局部污垢积聚,刺激外阴皮肤引起瘙痒。例如,一些女性习惯长时间穿紧身化纤内裤,会使外阴局部透气性差,汗液、分泌物不易散发,容易滋生细菌等,引发外阴瘙痒。
(二)全身因素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尿液中含糖量增加,刺激外阴皮肤,容易引起外阴瘙痒。同时,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进一步加重外阴瘙痒症状。据统计,约7%-1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外阴瘙痒的症状。
2.黄疸
黄疸患者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沉积在外阴皮肤,可引起外阴瘙痒。例如,肝胆疾病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出现黄疸时,外阴瘙痒可能是其临床表现之一。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也可出现外阴瘙痒。其发病机制与雌激素水平升高、胆汁酸代谢异常等有关,对胎儿可造成不良影响,如胎儿窘迫、早产等。
4.过敏反应
对某些物质过敏,如对卫生巾、避孕套、化纤内裤等过敏,接触后可引起外阴局部过敏反应,出现瘙痒、红肿等症状。
二、外阴瘙痒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建议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清洗时要注意由前向后冲洗,保持外阴清洁。例如,每日用温开水清洗外阴1-2次,更换干净的内裤,内裤应选择棉质、宽松的款式,以减少对外阴皮肤的刺激。
2.避免搔抓
搔抓会加重外阴皮肤的损伤,甚至引起感染扩散。应告诫患者尽量克制搔抓的欲望,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缓解瘙痒感。
3.积极寻找病因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对于过敏体质者,要尽量明确过敏原并避免接触。
(二)局部治疗
1.针对感染因素的治疗
阴道炎症的治疗:
细菌性阴道病:可选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等局部或全身用药。局部用药可选用甲硝唑阴道栓,每晚1次,连用7日;全身用药可选用甲硝唑口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局部用药可选用克霉唑栓、咪康唑栓等,每晚1粒,连用7-14日;全身用药可选用氟康唑口服。
滴虫性阴道炎:可选用甲硝唑治疗,局部用药可选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每晚1次,连用7-10日;全身用药可选用甲硝唑口服。性伴侣也应同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外阴局部感染的治疗:外阴疱疹病毒感染可选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局部或全身治疗;外阴尖锐湿疣可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或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
2.针对皮肤病变的治疗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可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如氟轻松软膏等,缓解瘙痒症状。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外阴硬化性苔藓:可局部应用丙酸睾酮鱼肝油软膏等药物,改善症状。也可采用激光治疗等方法。
外阴湿疹:可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减轻炎症反应和瘙痒。如果有渗出,可先用3%硼酸溶液湿敷。
(三)全身治疗
1.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缓解因高血糖引起的外阴瘙痒症状。
2.黄疸相关疾病的治疗
针对引起黄疸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肝胆疾病的相应治疗,以降低血液中胆盐含量,缓解外阴瘙痒。例如,对于肝炎引起的黄疸,可进行保肝、抗病毒等治疗;对于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可能需要手术解除梗阻等。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
主要治疗目的是缓解瘙痒症状,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可选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同时要加强胎儿监护,密切观察胎儿情况。
三、特殊人群外阴瘙痒的注意事项
(一)妊娠期女性
1.注意事项
妊娠期外阴瘙痒较为常见,要特别注意外阴清洁,选择宽松、棉质的内裤。由于妊娠期用药需谨慎,应避免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妊娠期用药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局部应用克霉唑等。同时,要密切观察胎儿的情况,因为某些引起外阴瘙痒的疾病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导致胎儿窘迫等。
(二)儿童
1.注意事项
儿童外阴瘙痒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多与卫生习惯不良、蛲虫感染等有关。要注意保持儿童外阴清洁,勤换内裤。如果怀疑有蛲虫感染,可在夜间观察肛周有无蛲虫爬出,并及时就医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儿童用药要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尽量选择温和、安全的外用药物,且用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老年女性
1.注意事项
老年女性外阴瘙痒可能与局部皮肤萎缩、雌激素水平降低等有关。要注意保持外阴皮肤的湿润,可适当使用一些温和的保湿剂。同时,要积极排查是否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胆疾病等。由于老年女性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用药要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