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呕吐可由多种病症引起,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眼科疾病、胃肠道疾病等,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处理原则包括一般处理和针对病因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头晕呕吐各有注意事项,需分别关注其病情特点、检查及治疗用药等方面情况来进行相应处理。
一、常见引起头晕呕吐的病症及相关情况
(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1.发病机制:内耳耳石脱落,当头位变化时,刺激内耳感受器,引发强烈眩晕,常伴恶心、呕吐,多在坐卧体位变化、卧位翻身时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
2.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人群相对多见,可能与内耳耳石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生活中头部受到外伤等情况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二)梅尼埃病
1.发病机制:内耳膜迷路积水,导致发作性眩晕、耳鸣、耳闷胀感及波动性听力下降,眩晕多较剧烈,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常伴恶心、呕吐、出冷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2.人群特点:多见于30-50岁中青年人,性别差异不显著,可能与遗传、内耳缺血、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高盐饮食、精神紧张等可诱发发作。
(三)前庭神经元炎
1.发病机制:前庭神经元受病毒感染等因素影响,突发眩晕,眩晕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听力下降,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青壮年多见,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机体免疫力较低时易发病。
(四)高血压
1.发病机制: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引起脑血管痉挛或内耳供血不足,导致头晕,同时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血压升高程度与头晕呕吐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
2.人群特点:中老年人群高发,有高血压家族史、高盐饮食、肥胖、长期精神紧张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更易患病,病史较长的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控制不佳易反复出现头晕呕吐症状。
(五)脑血管疾病
1.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机制:脑供血不足,影响前庭中枢等部位功能,导致头晕,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还常伴有肢体无力、言语不利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脑梗死发生在小脑、脑干等部位时,头晕呕吐症状较为明显。
人群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病风险高,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发病几率,病史中若有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未规范治疗则更易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
2.出血性脑卒中
发病机制:脑出血破入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及呕吐中枢,导致头晕、呕吐,常伴有头痛、肢体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血压多明显升高。
人群特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多见,血压控制不稳定时易突发,有家族脑血管病病史、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可诱发,病史中高血压未良好控制是重要危险因素。
(六)眼科疾病
1.青光眼
发病机制:眼压急剧升高时,可反射性引起头晕、呕吐,同时伴有眼部剧烈疼痛、视力急剧下降等,眼压升高是关键致病因素。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人群相对多见,有青光眼家族史、长期近距离用眼、眼部外伤等情况的人群易患病,病史中眼压未得到良好控制时易出现头晕呕吐等伴随症状。
(七)胃肠道疾病
1.急性胃肠炎
发病机制:胃肠道受细菌、病毒等感染,炎症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恶心、呕吐,同时可因呕吐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进而出现头晕,多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饮食不卫生、食用变质食物等情况易诱发,儿童由于饮食卫生意识较弱相对更易患急性胃肠炎出现头晕呕吐,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病后更易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
二、头晕呕吐的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发病情况:了解头晕呕吐是突发还是逐渐出现,发作的诱因,如头位变化、劳累、情绪激动等,持续时间长短。
2.伴随症状:有无耳鸣、听力下降、头痛、肢体无力、腹痛、腹泻等其他症状。
3.既往病史: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耳部疾病、眼部疾病、胃肠道疾病等病史。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测量血压、体温、心率等,了解生命体征情况。
2.神经系统检查:检查神经系统体征,如肌力、肌张力、病理反射等,判断有无神经系统病变。
3.耳部检查:检查外耳道、鼓膜等情况,排查耳部疾病引起的头晕呕吐。
4.眼部检查:检查视力、眼压、眼底等,排查眼科疾病导致的相关症状。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对于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可明确诊断,CT有助于早期发现脑出血,MRI对脑梗死、内耳病变等显示更清晰。
颞骨CT: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等内耳相关疾病的内耳结构观察有帮助。
2.听力检查:如纯音测听、前庭功能检查等,对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耳部及前庭相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感染指标等,有助于排查感染、代谢紊乱等引起头晕呕吐的因素。
三、头晕呕吐的处理原则
(一)一般处理
1.休息:让患者处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休息,避免强光、噪音刺激。
2.体位调整: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可通过复位治疗调整头位;对于头晕呕吐患者,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以防加重头晕。
(二)针对病因治疗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通过耳石复位治疗,根据不同的半规管类型选择相应的复位方法。
2.梅尼埃病:发作期可使用改善内耳循环、减轻膜迷路积水的药物等,如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3.前庭神经元炎:以抗病毒、糖皮质激素、前庭康复训练等治疗为主。
4.高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降压药物,使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
5.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在时间窗内可考虑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治疗。
出血性脑卒中:根据出血量等情况采取降颅压、控制血压、手术清除血肿等治疗。
6.青光眼:通过降低眼压治疗,如使用降眼压药物、手术等。
7.胃肠道疾病:根据感染类型等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调整胃肠道功能等药物治疗。
四、特殊人群头晕呕吐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1.注意事项:儿童头晕呕吐时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有无抽搐等情况,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儿童头晕呕吐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耳部感染、胃肠型感冒等,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选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二)老年人
1.注意事项:老年人头晕呕吐要警惕脑血管疾病等严重情况,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病情可能较为隐匿。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的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在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用药需谨慎,同时要加强护理,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三)妊娠期女性
1.注意事项:妊娠期女性出现头晕呕吐要谨慎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要首先排查常见的妊娠期相关因素引起的头晕呕吐,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要密切监测母婴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处理,如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压等改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