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低密度灶不等于肿瘤,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肝脏低密度灶,可能是良性病变,也可能是恶性肿瘤,需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不能直接等同于肿瘤。
临床中,肝脏低密度灶的常见原因多为良性情况。比如肝囊肿,是充满液体的囊性结构,在影像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灶,通常无危害,无需特殊治疗;肝血管瘤由血管构成,也是常见良性病变,质地柔软,生长缓慢,多数患者终身无不适;此外,脂肪肝导致的肝细胞脂肪浸润、肝脓肿等,也可能表现为低密度灶,这些均与肿瘤无关。仅有少数低密度灶可能是恶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等,这类病灶多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可能伴随其他症状。
因此,发现肝脏低密度灶后无需恐慌,应及时通过增强CT、磁共振或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进一步检查,由医生判断病灶性质,再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