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引发黄疸通常由肿瘤压迫胆管、胆管梗阻或肝转移导致,需根据病情分期和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胆道引流减黄、抗肿瘤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

1.胆道引流减黄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通过超声引导将导管插入胆道,直接引流胆汁以缓解黄疸。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支架置入术则通过十二指肠镜放置金属或塑料支架,恢复胆汁流通。金属支架通畅期可达6-12个月,塑料支架需每3个月更换。
2.抗肿瘤治疗
早期患者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胆囊及部分肝组织或重建胆管。晚期患者需遵医嘱联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方案,控制肿瘤进展。对于PD-L1高表达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可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
3.对症支持治疗
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促进胆汁排泄,甘草酸制剂修复肝细胞损伤。静脉补充维生素K纠正凝血异常,肠内营养制剂维持能量摄入。
治疗期间需严格监测胆红素水平、感染指标及肝功能,每2周复查腹部超声。若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加剧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调整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