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肝癌可以通过关注生活饮食习惯与风险因素、识别典型临床表现、借助辅助检查明确诊断等方面进行。

1、关注生活饮食习惯与风险因素
长期酗酒、食用腌制或霉变食物(如发霉花生、玉米)可能增加肝癌风险。若同时出现右上腹持续疼痛、皮肤或眼白发黄(黄疸)、食欲骤减且体重短期内明显下降,需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2、识别典型临床表现
肝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中晚期常表现为肝区隐痛或胀痛(可能放射至右肩背部)、腹胀、乏力、低热(37.5-38℃)、腹部膨隆(腹水积聚)或下肢水肿。若伴随皮肤瘙痒(夜间加重)、陶土样大便或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提示胆汁淤积,需立即就医。
3、借助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肝脏超声可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初步判断肿瘤大小和位置;增强CT或核磁共振能更清晰显示病灶特征,评估肿瘤与血管的关系;甲胎蛋白(AFP)检测若超过400微克/升,需结合影像学综合判断;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肝癌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需严格评估风险。
肝癌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病患者、有肝癌家族史者)应定期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