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是通过微创手段直接作用于肿瘤的局部治疗方式,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或肝功能较差的患者,主要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冷冻消融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方法。
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与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血供并局部释放高浓度药物。该方法适用于中晚期肝癌,可缩小肿瘤体积、控制进展。治疗需在影像引导下进行,术后可能出现发热、腹痛等栓塞后综合征,通常1-2周内缓解。
2.射频消融术
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能破坏肿瘤组织,适用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单发肝癌或少量多发结节。该技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对邻近大血管或胆管的肿瘤需谨慎操作,避免热沉降效应导致边缘残留。
3.微波消融术
通过电磁波加热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相比射频消融具有更快的升温速度和更大的消融范围,适合3-7厘米的肿瘤。术中需实时监控温度变化,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4.冷冻消融术
采用氩氦刀系统快速冷冻肿瘤至零下40℃以下,通过冰晶形成破坏细胞结构。该方法对邻近重要结构的肿瘤安全性较高,术后疼痛较轻,但需分次冻融循环以提高灭活效果。
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将碘125等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肿瘤内部,通过持续低剂量辐射杀伤癌细胞。适用于门静脉癌栓或术后复发灶,可精准控制治疗范围,但需严格防护避免医护人员辐射暴露。
介入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增强CT或MRI评估疗效,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为主,保持规律作息。若出现持续发热、黄疸加重或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