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痛风治疗方法有饮食调理、生活方式调整、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

1.饮食调理
饮食不节是导致痛风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鼓励多食用低嘌呤且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可适当焯水后食用以减少嘌呤含量。
2.生活方式调整
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关节损伤和尿酸波动。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代谢能力,但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应休息制动。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机体的自我修复和代谢调节。熬夜等不良作息可能会影响机体的生物钟,导致代谢紊乱,加重痛风病情。
3.中药内服
中医认为痛风多与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痹阻等证型相关,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例如湿热痹阻型,常用四妙散等加减,其中苍术、黄柏清热燥湿,牛膝引药下行,薏苡仁利湿健脾;寒湿痹阻型可选用乌头汤等加减,制川乌、麻黄、芍药、甘草、黄芪等药物,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之功,对寒湿凝滞经络导致的痛风关节冷痛等有一定疗效;痰瘀痹阻型可选用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等加减,可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4.针灸
选取局部穴位与远端穴位相结合,局部穴位如阿是穴、膝眼、鹤顶等,远端穴位可选取太冲、行间、丘墟等。针刺采用泻法,以起到疏通经络、清热利湿或温通经络等作用。
5.推拿
在痛风缓解期可适当进行推拿,采用揉、按、推、拿等手法,作用于患肢及相关经络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尿酸代谢的目的。但在急性发作期疼痛剧烈时不宜进行推拿,避免加重局部炎症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