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的症状是皮肤瘙痒与阵发性加重、典型皮疹形态与分布、继发感染与并发症表现等。
1、皮肤瘙痒与阵发性加重
神经性皮炎以剧烈瘙痒为核心症状,多呈阵发性发作,夜间或情绪波动时加重。患者常因反复搔抓导致皮肤出现抓痕、血痂,形成“瘙痒-搔抓-瘙痒加重”的恶性循环。
2、典型皮疹形态与分布
皮疹初起为扁平丘疹,呈淡红色或正常肤色,逐渐融合成苔藓样斑块,表面干燥粗糙,有细碎鳞屑。好发于颈后、肘部、骶尾部及眼睑等易受摩擦部位,双侧对称分布。皮疹边界清晰,周围可见抓痕或色素沉着,长期不愈者可因皮肤增厚出现皮革样改变。
3、继发感染与并发症表现
反复搔抓导致皮肤屏障破坏,易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渗液、结痂,甚至形成脓疱。长期慢性刺激可能引发局部淋巴结肿大,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神经性皮炎治疗方法是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心理干预等。
1、外用药物
神经性皮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直接涂抹于患处以减轻瘙痒和炎症。面部或薄嫩部位宜选用非激素类药膏,如他克莫司软膏,避免长期使用激素导致皮肤萎缩。用药前需清洁皮肤,避免抓挠引发继发感染。
2、口服药物
瘙痒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缓解夜间瘙痒症状。合并焦虑抑郁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物。
3、物理治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可抑制局部免疫反应,每周2-3次,适用于顽固性皮损。冷敷能暂时缓解急性期瘙痒,但需避免冻伤。
4、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识别压力源,减少焦虑和搔抓行为。放松训练如腹式呼吸、冥想,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