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炎症,发病部位在阴道,常见类型有细菌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滴虫性阴道炎等,表现为分泌物异常、瘙痒等,通过检查线索细胞等确诊,用抗厌氧菌等药物治疗;宫颈炎是子宫颈炎症,发病部位在宫颈,有症状者表现为分泌物增多等,通过妇科检查等确诊,用相应抗菌药物治疗,妊娠期和老年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需鉴别诊断和针对性处理。
宫颈炎:是子宫颈发生的炎症,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发病部位主要在宫颈。可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由物理损伤等非感染因素导致。
临床表现
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稀薄状,有鱼腥臭味,尤其在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症状为外阴阴道瘙痒、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
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
宫颈炎
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实验室检查
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中可找到线索细胞,胺试验阳性,阴道分泌物pH值>4.5。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分泌物中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即可确诊。
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中找到阴道毛滴虫可确诊,可通过悬滴法或培养法检查。
宫颈炎
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宫颈管流出,宫颈管黏膜质脆,容易诱发出血。
病原体检测:可检测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常用方法有核酸扩增试验等。
治疗原则
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主要选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克林霉素等。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或全身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氟康唑等。
滴虫性阴道炎:治疗需全身用药,主要药物为甲硝唑,性伴侣需同时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交。
宫颈炎
对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宫颈炎,选用头孢菌素及头霉素类药物;对于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宫颈炎,可选用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药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
阴道炎:妊娠期阴道炎需积极治疗,否则可能导致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选用对胎儿影响小的局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等。
宫颈炎:妊娠期宫颈炎如无明显症状,可暂时观察;如有症状需积极评估,根据病原体情况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治疗。
老年女性
阴道炎: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发生阴道炎。治疗时除针对病原体用药外,可适当补充雌激素,以增加阴道抵抗力,如局部使用雌三醇软膏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评估是否存在雌激素使用禁忌证。
宫颈炎:老年女性宫颈炎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全身情况,如存在其他基础疾病等,选择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
总之,阴道炎和宫颈炎在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均有不同,临床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鉴别诊断和针对性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