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个人卫生需勤洗手、不揉眼;避免接触传染源要远离患者、注意眼部卫生;加强环境消毒包括对物品消毒和室内通风;增强自身免疫力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休息。
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眼睛前后、处理食物前等。研究表明,正确洗手可有效减少手部携带的病菌数量,降低通过手部接触传播红眼病的风险。对于儿童,家长应教导并监督其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因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各种物品后易用手揉眼,通过洗手能显著减少病菌传播机会。
不揉眼:尽量避免用手揉眼睛,因为手上可能携带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揉眼会直接将病原体带入眼内引发感染。成年人应自觉控制不揉眼的行为,儿童则需要家长引导,减少其无意识揉眼的情况,比如通过给儿童佩戴合适的手套或转移其注意力等方式。
避免接触传染源
远离患者:红眼病具有传染性,应避免与红眼病患者密切接触,如不要共用餐具、毛巾、洗脸盆等物品。红眼病患者的眼部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体,接触这些物品可能会被传染。在家庭中,如果有成员患红眼病,要将其个人物品与健康人严格分开,并定期进行消毒。对于儿童,要避免带其前往人员密集且可能有红眼病患者的场所,如公共泳池、游乐场等。
注意眼部卫生:在公共场所,如公共浴室、游泳池等,要注意眼部卫生。不使用公共的毛巾、洗脸盆等,游泳后及时用清水冲洗眼睛,降低感染风险。儿童在公共泳池游泳后更应重视眼部清洁,因为泳池水可能被污染,含有多种病菌,及时冲洗可减少病菌在眼部残留的机会。
加强环境消毒
物品消毒: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手帕、枕巾、衣物等进行消毒。可采用煮沸消毒法,将物品放入沸水中煮15-30分钟;也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对于儿童的玩具等物品,若怀疑被污染,也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家庭环境中的家具表面、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部位,可定期用消毒湿巾擦拭或用稀释的消毒液清洁,减少病原体存活的环境。
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良好的通风可降低室内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减少感染机会。对于儿童居住的房间,要保证通风良好,尤其是在流感季节或红眼病高发时期,更应加强通风。
增强自身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蛋类等。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保证营养均衡,例如每天应摄入一定量的牛奶、鸡蛋来补充蛋白质,多吃胡萝卜、橙子等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跳绳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儿童可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学龄前儿童可进行简单的户外活动,如在公园玩耍、做亲子游戏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儿童每天需要保证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也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系统的修复。儿童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菌侵袭,所以要为儿童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其充足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