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阴道内菌群失调,如抗生素滥用误杀有益菌群、长期用糖皮质激素使免疫功能下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且免疫弱都易致霉菌大量繁殖;二是外界感染,包括性生活传播、接触消毒不彻底的公共卫生场所、使用不合格个人卫生用品、穿紧身化纤内裤及不注意外阴清洁等;三是生理因素,怀孕女性激素变化使阴道酸度增强且免疫力低、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局部抵抗力下降、青春期女孩生殖系统未成熟自然防御弱都易感染,针对这些特殊人群也给出了相应温馨提示,孕妇用药要谨慎、绝经后女性酌情补雌激素、青春期女孩要养成良好习惯并及时就医。
一、阴道内菌群失调
正常情况下,阴道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形成一种动态的生态平衡。然而,当某些因素打破这种平衡时,就可能引发霉菌性阴道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或不规范使用是常见原因之一。抗生素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误杀阴道内的有益菌群,如乳酸菌。乳酸菌能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抑制霉菌的生长,乳酸菌数量减少后,阴道pH值升高,霉菌就更容易大量繁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得阴道局部的免疫防御力下降,对霉菌等病原体的抑制能力减弱,从而导致霉菌大量滋生。另外,患有糖尿病的女性,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阴道酸度升高,适宜霉菌生长。而且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也增加了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的风险。
二、外界感染
性生活是霉菌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性伴侣携带霉菌,在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中,霉菌可能传染给女性,进而引发炎症。一些公共卫生场所,如公共浴池、游泳池、马桶座圈等,如果消毒不彻底,可能存在大量霉菌。女性接触后,霉菌就有可能进入阴道导致感染。此外,个人卫生用品的使用也很关键。使用不合格的卫生棉条、卫生巾或护垫,这类产品可能被霉菌污染,女性使用后增加了感染的几率。长期穿着紧身化纤内裤,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增加,为霉菌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不注意外阴清洁,分泌物、尿液等长时间刺激外阴,也容易引发霉菌性阴道炎。
三、生理因素
女性在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导致阴道酸度增强,有利于霉菌生长。而且孕期免疫力相对较低,对霉菌的抵抗力下降,这使得孕妇成为霉菌性阴道炎的高发人群。绝经后的女性,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逐渐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受到霉菌感染。青春期女孩由于生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相对较弱,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也可能感染霉菌性阴道炎。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孕妇感染霉菌性阴道炎时,由于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选用对胎儿安全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绝经后女性患有本病,除了积极治疗,可在医生评估后适当补充雌激素,以改善阴道局部环境,但补充雌激素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青春期女孩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正确使用卫生用品,避免穿紧身衣物。若出现阴道不适症状,不要因为害羞而延误诊治,应及时告知家长并到正规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