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是甲周组织受病菌感染引发的炎症,病因有创伤因素(包括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方面)和病菌感染,临床表现分初期、进展期、慢性甲沟炎不同阶段,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局部和全身治疗,预防要正确修剪指甲、注意防护、保持清洁、控制基础疾病。
一、定义
甲沟炎是甲周组织的炎症,多因甲沟及其周围组织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甲沟部位红、肿、热、痛,严重时可化脓。
二、病因
1.创伤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活泼好动,容易发生手指等部位的微小创伤,如被玩具夹伤、指甲修剪过度等,增加甲沟炎发生风险;成年人若从事手工劳动等工作,手部受创伤机会多,也是甲沟炎的易发人群。
生活方式:长期咬指甲、过度修剪指甲(尤其是修剪过短)等不良生活方式,会破坏甲周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细菌容易侵入引发炎症。例如一些美甲爱好者过度修整指甲周围皮肤,易诱发甲沟炎。
病史: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一旦有甲周创伤,更易感染病菌导致甲沟炎,且病情可能较难控制。
2.病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念珠菌等。病菌可通过甲周的微小伤口侵入,在局部繁殖,引起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1.初期表现:开始时指甲一侧的甲沟出现红肿、疼痛,一般症状较轻,若能及时处理,炎症可消退。此阶段患者甲周皮肤发红,按压有痛感,指甲外观可能无明显变形。
2.进展期表现:随着病情发展,红肿范围扩大,疼痛加剧,可出现化脓现象,指甲周围有黄色或白色的脓液积聚,按压时有波动感。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轻度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是感染严重时。
3.慢性甲沟炎表现:多由急性甲沟炎迁延不愈转变而来,病程较长,甲沟部位反复出现轻度红肿、疼痛,甲沟皮肤增厚、皲裂,指甲可能出现变形、凹凸不平。
四、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会观察甲周皮肤的情况,查看是否有红肿、化脓、压痛等表现,判断炎症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2.实验室检查:对于化脓明显的情况,可进行脓液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种类,以便针对性选择抗菌药物(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医嘱,此处仅说明检查目的)。
五、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
早期炎症较轻时:可使用碘伏等消毒剂对患处进行消毒,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部分患者炎症可逐渐消退。
化脓时: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排出脓液,促进炎症消退。
2.全身治疗:对于感染严重、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等)的患者,可能需要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来定。
六、预防措施
1.正确修剪指甲:指甲不宜修剪过短,保持指甲前缘略长于指尖,两侧指甲角不要过度修剪,避免损伤甲周皮肤。儿童指甲较软,家长要注意帮助儿童正确修剪指甲,避免因修剪不当引发甲沟炎。
2.注意手部和足部防护:从事手工劳动时佩戴合适的手套,避免手部受伤;穿合适的鞋子,避免足部受到挤压,防止指甲受伤。例如长时间行走后要检查足部指甲情况,及时处理可能的微小创伤。
3.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清洁手部和足部,尤其是甲沟部位,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4.控制基础疾病: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病情,稳定血糖等指标,提高身体抵抗力,降低甲沟炎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