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在尿路生长繁殖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多部位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别常见病原体为细菌等感染途径有上行感染等临床表现因年龄段而异诊断方法包括尿常规等影像学等治疗有一般治疗和抗感染治疗预防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憋尿增强免疫力。
一、儿童尿路感染的定义
儿童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尿道、膀胱、肾盂及肾实质。不同年龄段儿童表现有所差异,新生儿及婴儿多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拒食、呕吐等;年长儿则与成人相似,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局部症状。
二、儿童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1.细菌: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占首位,此外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也可引起。
2.病毒、真菌等:相对较少见,病毒如腺病毒等,真菌多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情况下易发生。
三、儿童尿路感染的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病原菌由尿道上行入膀胱,继而沿输尿管向上蔓延至肾脏。女孩尿道短,且靠近肛门,更易发生上行感染。
2.血行感染:较少见,多发生于新生儿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细菌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经血运传播至尿路。
3.淋巴感染和直接蔓延:极为罕见,通过淋巴系统或邻近器官的感染直接蔓延至尿路。
四、儿童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
1.新生儿期:症状极不典型,多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或体温不升、拒奶、呕吐、腹泻、体重不增、黄疸等,部分患儿可出现惊厥、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
2.婴儿期:全身症状明显,如发热、烦躁、哭闹不安、喂养困难等,局部排尿症状如尿频、尿急常不突出,多被全身症状掩盖。
3.儿童期:与成人相似,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有时可有终末血尿,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腰痛等全身症状,体格检查可发现肾区叩击痛、肋腰点压痛等。
五、儿童尿路感染的诊断方法
1.尿常规检查: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中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考虑尿路感染;若有白细胞管型、晨尿白细胞排泄率增高、尿细菌培养阳性则更具诊断意义。
2.尿细菌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10-10CFU/ml为可疑,<10CFU/ml多为污染。
3.影像学检查:对于反复感染或迁延不愈的患儿,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超、静脉肾盂造影等,以了解泌尿系统有无畸形、梗阻、反流等解剖异常情况,这对评估病情及制定治疗方案很重要。
六、儿童尿路感染的治疗
1.一般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以减少细菌在尿道停留时间,女孩应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
2.抗感染治疗: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在结果未出来前可先经验性选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新生儿及婴儿病情多较严重,需静脉用药,年长儿可口服抗生素。
七、儿童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尤其是女孩要勤换内裤,保持会阴部清洁,大便后应从前向后擦拭,防止粪便污染尿道。
2.避免憋尿:鼓励儿童及时排尿,不要长时间憋尿,以减少细菌在膀胱内繁殖的机会。
3.增强机体免疫力:合理喂养,保证营养均衡,让儿童适当运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有泌尿系统畸形等基础疾病的儿童,需积极治疗基础病,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