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脚气病由母亲缺乏维生素B致婴儿或自身发病,母亲有非特异、神经炎及心衰表现,婴儿有神经及心血管表现,通过病史采集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母亲和婴儿分别通过饮食、补充制剂治疗,需哺乳期母亲均衡饮食预防,特殊人群要注意自身及婴儿相关事项。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哺乳期脚气病主要是由于母亲缺乏维生素B(硫胺素)引起,维生素B是碳水化合物代谢所需酶的辅酶组成部分,哺乳期母亲维生素B摄入不足,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导致婴儿或母亲出现相应症状。维生素B缺乏会影响能量代谢,导致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
二、临床表现
(一)母亲表现
母亲可能出现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周围神经炎表现,如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等,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相关表现,如呼吸困难、水肿等。
(二)婴儿表现
婴儿哺乳期脚气病多在出生后2-3个月发病,主要表现为神经营养障碍,如烦躁、哭闹不安,后期可出现反应迟钝、嗜睡,严重时出现惊厥、昏迷等,心血管系统可表现为气促、心率加快、心脏扩大等。
三、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哺乳期母亲的饮食情况,了解维生素B的摄入是否充足,包括主食种类、副食摄入等情况,以及婴儿的喂养情况和临床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测定母亲血液中维生素B的水平,若维生素B水平降低可辅助诊断。同时可进行红细胞转酮醇酶活性系数测定,该指标升高提示维生素B缺乏。
四、治疗方法
(一)母亲治疗
母亲应增加富含维生素B食物的摄入,如全麦制品、豆类、瘦肉等。同时可补充维生素B制剂,通过补充维生素B来纠正体内缺乏状态,随着母亲体内维生素B水平恢复,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的维生素B也会增加。
(二)婴儿治疗
婴儿主要通过母亲补充维生素B后,从乳汁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B来改善症状。对于已出现明显症状的婴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B制剂,但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因为婴儿对药物的代谢等情况与成人不同,要确保用药安全。
五、预防措施
(一)哺乳期母亲饮食
哺乳期母亲应保持均衡饮食,保证每日足够的维生素B摄入。建议每日维生素B的摄入量:成年女性为1.4mg左右。可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如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粗粮、肉类、蛋类等,以满足自身和婴儿的需求。
(二)婴儿护理
密切关注婴儿在哺乳期的表现,若母亲有维生素B缺乏风险因素(如长期以精米精面为主食等),更要加强对婴儿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表现及时就医,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六、特殊人群(哺乳期母亲和婴儿)注意事项
(一)哺乳期母亲
要注意自身饮食的多样性和合理性,避免单一饮食导致维生素B缺乏。在补充维生素B制剂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过量补充维生素B可能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要根据自身实际的营养状况来调整补充量。
(二)婴儿
婴儿主要依赖母乳获取营养,所以母亲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婴儿。在婴儿期,要随着婴儿成长合理添加辅食,但在哺乳期主要还是依靠母乳,所以保证母亲的营养是关键。同时,对于婴儿出现的任何异常表现,都要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因为婴儿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用药不当可能会对婴儿造成严重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