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下生殖道感染蔓延、性活动影响、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宫内节育器放置后感染以及产后或流产后感染等。宫腔内手术操作因消毒不严或适应证选择不当易致感染;下生殖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等可蔓延引发盆腔炎;性活跃期女性因生殖系统特点及相关性活动情况易患盆腔炎;邻近器官炎症如阑尾炎、腹膜炎可直接蔓延;宫内节育器放置后短期内易因操作或机体反应致感染;产后或流产后因产妇体质、宫颈口状态、产道损伤等易引发感染进而导致盆腔炎。
一、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具体情况: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致使病原菌入侵感染。例如,刮宫术时,外界细菌可能通过操作进入宫腔,引发盆腔炎。对于女性来说,这类手术会破坏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屏障,增加感染风险。尤其是本身有阴道炎等生殖道炎症的女性,在进行宫腔内手术时,感染的可能性更高。
二、下生殖道感染
具体情况:主要是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衣原体性宫颈炎以及细菌性阴道病等蔓延引起盆腔炎。以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为例,淋病奈瑟菌可向上蔓延至盆腔,引发盆腔炎。女性的下生殖道与盆腔相邻,当发生下生殖道感染时,病原菌容易通过黏膜上行感染盆腔。例如,患有细菌性阴道病时,阴道内的菌群失调,有害菌大量繁殖,可能会沿着生殖道黏膜向盆腔扩散,导致盆腔炎的发生。
三、性活动
具体情况:盆腔炎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女性,尤其是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这是因为性活动时,生殖道黏膜处于相对脆弱状态,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年轻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局部抵抗力相对较低,在有多个性伴侣等情况下,感染盆腔炎的几率更高。例如,频繁的性接触会使病原菌有更多机会进入盆腔,增加感染风险。
四、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具体情况:如阑尾炎、腹膜炎等。阑尾炎时,阑尾炎症可直接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症。因为阑尾与女性盆腔相邻,阑尾的炎症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淋巴管扩散等方式影响盆腔组织。腹膜炎时,腹腔内的炎症也可能波及盆腔,导致盆腔炎的发生。比如,严重的腹膜炎患者,炎症可能会蔓延至盆腔,引发盆腔的感染性炎症。
五、宫内节育器(IUD)放置后感染
具体情况: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短期内,可能会引起盆腔感染。这是由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带入病原菌,或者放置后机体对节育器有一定的免疫反应,导致局部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发生感染。研究表明,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的女性,在最初的几个月内盆腔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尤其是放置后不注意个人卫生的女性,感染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六、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具体情况:产后产妇体质虚弱,宫颈口尚未完全关闭,如分娩造成产道损伤或有胎盘、胎膜残留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宫腔引起感染;流产过程中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或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均可以发生流产后感染,进而引发盆腔炎。例如,产后如果胎盘有部分残留,残留的胎盘组织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导致宫腔感染,进而扩散引起盆腔炎症。对于流产后的女性,身体抵抗力下降,生殖道的防御功能也受到影响,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