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包含肝细胞癌(部分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因基础肝病易患且活检可明确病理特征)及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与胆管慢性炎症等相关,活检可辅助诊断),肝脏转移性肿瘤有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既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病史者可能肝转移,活检可明确转移情况)和其他系统肿瘤肝转移(转移机制类似,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肝脏良性病变包括肝血管瘤(活检可明确为良性需与恶性鉴别)、肝腺瘤(多与服避孕药相关,活检可明确形态,需关注用药史等处理)。
一、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一)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部分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可能因基础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等)的存在,使得肝脏发生病变进展为肝细胞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肝炎病毒持续感染会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修复,进而增加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通过肝脏活体检查可明确肝脏组织中是否存在肝细胞癌的病理特征,如癌细胞的形态、分化程度等,相关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肝细胞癌患者存在基础肝病背景,而胆囊切除术后此类患者肝脏活检发现肝细胞癌的情况需结合其基础肝病情况综合判断。
(二)肝内胆管细胞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也是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一种,其发病可能与胆管慢性炎症、胆管结石等因素相关,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若存在胆管相关基础病变,肝脏活检时可能检出肝内胆管细胞癌,该肿瘤在肝脏组织中的病理表现有其特异性,如癌细胞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可通过活检组织的免疫组化等检查手段辅助诊断。
二、肝脏转移性肿瘤
(一)胃肠道肿瘤肝转移
若患者既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病史,如结肠癌、胃癌等,胆囊切除术后进行肝脏活体检查时可能发现肝脏存在转移性肿瘤。胃肠道肿瘤细胞可通过血行转移途径(如肿瘤细胞进入门静脉系统,随血流到达肝脏)或淋巴转移途径转移至肝脏,研究表明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生肝转移的概率较高,肝脏活检可明确肝脏组织中是否存在来自胃肠道原发肿瘤的转移癌细胞,通过病理形态及相关分子标志物检测等可辅助判断转移来源。
(二)其他系统肿瘤肝转移
除胃肠道肿瘤外,其他系统的恶性肿瘤也可能转移至肝脏,如肺癌、乳腺癌等,胆囊切除术后肝脏活检时也有可能检出这些肿瘤的肝转移病灶,其转移机制类似,通过肿瘤细胞的血行或淋巴播散到达肝脏,肝脏活检可明确转移瘤的病理类型及特征。
三、肝脏良性病变
(一)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胆囊切除术后肝脏活检时可能发现肝血管瘤,其病理表现为肝脏组织中存在由扩张血管构成的瘤样病变,一般无恶性潜能,但需与肝脏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通过活检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等可明确为肝血管瘤。
(二)肝腺瘤
肝腺瘤多与患者服用避孕药等因素相关,胆囊切除术后肝脏活检时可能检出肝腺瘤,其病理特征为肝脏组织中出现异常增生的肝细胞结节,与周围正常肝组织有一定界限,活检可明确其病理形态,同时需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等情况以辅助诊断。对于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患者,在考虑肝腺瘤可能时,活检后需关注停药等相关处理建议。老年患者进行肝脏活检发现肝腺瘤时,由于其肝脏储备功能可能下降,需注意术后恢复及相关并发症监测;有基础肝病的患者发现肝腺瘤时,要综合考虑基础肝病与肝腺瘤的相互影响及后续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