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感冒咳嗽时需多方面护理,要观察体温、症状等,用物理降温、缓解咳嗽、感冒一般处理等方法护理,婴儿和有基础疾病小儿需特殊注意,严重或不缓解及时送医。
一、观察与监测
1.体温监测:小儿发烧时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不同年龄段正常体温范围略有差异,婴儿核心体温(肛温或耳温)正常范围约36.5℃-37.5℃,口腔温度正常范围36.2℃-37.3℃,腋下温度正常范围36℃-37℃。若体温在38.5℃以下,可先采用物理降温;若超过38.5℃且小儿有不适表现,需考虑使用合适的退热措施(但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
2.症状观察:除了发烧,还要观察咳嗽的频率、程度,有无咳痰,痰液的颜色、质地等;感冒相关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的严重程度。同时留意小儿精神状态、食欲等情况,若精神萎靡、食欲极差或出现其他异常表现,如呼吸急促、抽搐等,需及时就医。
二、物理降温方法
1.散热:小儿发烧时应适当松解衣物,利于散热,但要避免着凉。比如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不要给小儿盖厚重的被子。
2.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小儿身体,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但要注意,若小儿皮肤有破损等情况则不宜采用此方法。
3.退热贴:可将退热贴贴在小儿额头,利用凝胶中水分的蒸发及低熔点物质的相变吸热来降低头部温度,从而起到辅助降温作用,一般每8-12小时可更换一次。
三、缓解咳嗽的措施
1.增加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50%-60%左右,可使用加湿器。适宜的湿度环境有助于减轻呼吸道黏膜的刺激,缓解咳嗽。例如在干燥季节或使用空调、暖气的房间,及时使用加湿器调节湿度。
2.多喝温水:让小儿多喝一些温水,能湿润呼吸道,减轻咳嗽症状。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喝太多引起呕吐等不适。
3.拍背排痰:如果小儿有咳痰,可在其咳嗽间隙,让小儿侧卧,家长用空心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小儿背部,帮助松动痰液,利于痰液排出,缓解咳嗽。但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
四、感冒的一般处理
1.休息:保证小儿充足的休息,利于身体恢复。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让小儿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
2.饮食调整:给予小儿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小米粥、软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除了水,也可适当喝一些鲜榨的、不加糖的水果汁等。对于婴儿,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呛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婴儿发烧感冒咳嗽时更要谨慎处理。物理降温时要特别小心,避免冻伤。在观察症状时要更细致,因为婴儿不会准确表达不适。若出现发烧情况,由于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快,一旦有异常应立即就医,且避免自行随意使用药物。
2.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小儿,出现发烧感冒咳嗽时需更加重视。要密切观察基础疾病的相关症状有无加重,例如哮喘小儿要留意呼吸情况,若咳嗽伴喘息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等。
总之,小儿发烧感冒咳嗽时,要从多方面进行观察、护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若情况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