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白内障需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户外活动戴防紫外线太阳镜,阳光强烈时减少外出;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严格控血糖,高血压患者规律服降压药控血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多吃蔬果,适度饮酒戒烟;定期眼部检查,40岁以上每年查,高危人群每半年查,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等。
一、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
原理:长期紫外线照射可能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紫外线可损伤晶状体。
具体措施:在户外活动时,佩戴具有紫外线防护功能的太阳镜,选择紫外线防护系数(UV400等)较高的太阳镜,能有效阻挡紫外线。同时,在阳光强烈时段(通常为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减少外出,若必须外出,可选择在树荫下行走等方式减少紫外线直接接触。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应注意,儿童由于晶状体更清澈,对紫外线更为敏感,更需严格做好防晒措施。
二、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
原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会使晶状体内渗透压改变,导致晶状体水肿,进而引发白内障。
措施: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将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较为理想。同时,定期监测血糖、眼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眼部病变并采取相应措施。
高血压患者
原理:高血压可导致眼底血管及晶状体营养血管的压力改变,影响晶状体代谢,增加白内障发生几率。
措施: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关注眼部健康,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如发现晶状体异常及时就医。
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原理:均衡的饮食有助于提供晶状体维持正常功能所需的营养物质。例如,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抗氧化,保护晶状体;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晶状体氧化损伤;锌等微量元素对晶状体代谢也有重要作用。
具体饮食建议:多食用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如橙子、柠檬等),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同时,可适当摄入富含锌的食物,如瘦肉、海鲜等。减少高盐、高油、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因代谢紊乱影响晶状体健康。
适度饮酒与戒烟
饮酒:过量饮酒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对晶状体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产生不利影响。男性每天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若能做到戒酒则更为理想。
吸烟: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会损害眼部血管,影响晶状体的血液供应,增加白内障发生风险。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同时避免被动吸烟,家人和周围人也应尽量为吸烟者创造无烟环境,帮助吸烟者成功戒烟,减少对眼部健康的危害。
四、定期眼部检查
检查频率: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晶状体检查等项目。对于有家族白内障病史、糖尿病患者、长期接触紫外线工作者等高危人群,应每半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晶状体的细微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检查内容:眼部检查通常包括视力测试、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等。通过裂隙灯检查可以清晰观察晶状体的形态、结构等情况,早期发现晶状体混浊等白内障前期改变,从而及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或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