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聚焦超声治疗。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孕激素、孕三烯酮、GnRH-a等;手术治疗分保守性(腹腔镜、开腹)、半根治性、根治性;聚焦超声治疗具微创等特点。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育龄期有生育要求优先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接近绝经期症状轻用药物、严重可手术,儿童及青少年罕见时优先保守治疗且关注生长发育。
一、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环氧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疼痛症状,一般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痛经等相关疼痛。
2.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使子宫内膜萎缩,减少异位内膜的生长,常见的如复方炔诺酮片等,可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活性,适用于有避孕需求且痛经症状明显的患者。
3.孕激素:如甲地孕酮等,可使异位内膜蜕膜化并萎缩,从而缓解疼痛,其作用是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分化,达到控制异位内膜的目的。
4.孕三烯酮:具有抗孕激素、抗雌激素和抗性腺效应,能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异位内膜萎缩、吸收,对缓解疼痛及缩小病灶有一定效果。
5.GnRH-a:如亮丙瑞林等,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出现暂时性闭经,使异位内膜萎缩,适用于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需注意监测骨密度等指标。
二、手术治疗
1.保守性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手术方法,通过腹腔镜可以清晰地观察盆腔内的情况,对异位病灶进行切除或电灼等处理,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例如,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进行囊肿剥除术,尽量保留正常卵巢组织。
开腹手术:适用于病情较复杂、腹腔镜手术困难或粘连严重的情况,如较大的盆腔异位病灶等,手术方式包括病灶切除术等,但创伤相对腹腔镜手术较大,术后恢复时间可能较长。
2.半根治性手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症状明显且病变广泛的患者,切除子宫和双侧附件,但保留部分盆腔内膜异位病灶,可缓解疼痛等症状。
3.根治性手术: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且病情严重的患者,切除子宫、双侧附件及盆腔内所有异位病灶,是彻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但术后可能会出现更年期症状等。
三、聚焦超声治疗
利用聚焦超声的能量聚焦于病灶处,使病灶组织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微创、可重复性等特点,对于适合的患者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不想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有禁忌的患者,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优先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如腹腔镜手术等,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生育指标的变化,术后积极尝试受孕。
接近绝经期女性:对于症状较轻、接近绝经期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控制症状,如使用孕激素等,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症状严重,可考虑手术治疗。
儿童及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儿童及青少年中较为罕见,若发生,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密切监测生长发育等情况,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