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褥疮的药物包括局部清创药物如过氧化氢溶液、聚维酮碘溶液;促进愈合药物如生长因子类药物、银离子敷料;湿润环境维护药物如凡士林纱布、含胶原蛋白的敷料,选择药物需综合褥疮分期及患者具体情况,且非药物干预如定期翻身等很重要,需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促进康复,不同人群使用药物需考虑自身情况,如老年患者要考虑肝肾功能,儿童患者需谨慎评估。
一、局部清创药物
1.过氧化氢溶液:可起到清洁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及部分病菌的作用,其通过释放氧气来抑制厌氧菌生长,有助于创面的初步清洁,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对于褥疮创面存在较多坏死组织或分泌物时较为适用,但使用时可能会有轻度刺痛感,一般人群均可使用,但对于疼痛敏感者需谨慎,儿童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刺激创面。
2.聚维酮碘溶液: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有效杀灭细菌、真菌等多种病原体,可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对于褥疮创面有预防感染、促进愈合的作用。不过,对聚维酮碘过敏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需权衡利弊,儿童使用也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年龄等情况合理应用。
二、促进愈合药物
1.生长因子类药物: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刺激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的增殖、迁移,加速创面的愈合过程,有助于促进褥疮创面新生组织的生长。一般适用于各类慢性创面,包括褥疮,其安全性较好,但对该药物过敏者禁用,儿童使用需遵循医生建议,根据创面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适用。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血管新生,加速上皮化过程,对褥疮创面的修复有积极作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儿童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其年龄、创面严重程度等因素来决定是否使用该药物。
2.银离子敷料:具有持续抗菌作用,能抑制细菌在创面定植和繁殖,同时营造湿润的愈合环境,有利于褥疮创面的愈合。对于存在感染风险较高或已有轻度感染的褥疮创面较为适用,不过部分患者可能对银离子过敏,使用时需观察局部反应,儿童使用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
三、湿润环境维护药物
1.凡士林纱布:可起到隔绝空气、保持创面湿润的作用,防止创面表面干燥结痂,减少新生组织与外界摩擦,促进创面愈合。一般人群均可使用,儿童使用时要注意避免凡士林进入眼、口等部位,使用过程中需观察创面情况,若出现过敏等不适需及时停用。
2.含胶原蛋白的敷料:能为创面提供湿润环境,促进细胞的黏附、迁移和增殖,有助于褥疮创面的修复。其生物相容性较好,不过对胶原蛋白过敏者禁用,儿童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判断是否适用该类敷料来维护创面湿润环境以促进愈合。
在选择治疗褥疮的药物时,需根据褥疮的分期(如淤血红润期、炎性浸润期、溃疡期等)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是否有基础疾病等)综合考虑。同时,非药物干预措施也非常重要,如定期翻身、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支持等,对于促进褥疮愈合往往起着关键作用,药物治疗需与非药物干预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褥疮的康复。例如,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注重综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对其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而儿童患者使用相关药物时更要谨慎评估,优先考虑对儿童机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和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