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性皮炎引发原因有内部的遗传易感性、免疫失调、慢性疾病影响及外部的环境变化、过敏原接触、皮肤屏障异常,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避免刺激、选宽松棉质衣物、皮肤保湿)、药物治疗(外用不同强度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系统用抗组胺缓解瘙痒),特殊人群如儿童需温和方案、孕妇用药谨慎、老年要考虑皮肤和基础病影响来调整治疗。
一、引发原因
(一)内部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易感性是湿疹性皮炎的重要诱因,若家族中有湿疹性皮炎患者,个体携带相关遗传基因的概率增加,患病风险高于普通人群。例如,研究表明某些特定基因变异与湿疹性皮炎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2.免疫异常: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如Th1/Th2细胞失衡,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亢进,会导致皮肤对过敏原等刺激物产生过度炎症反应,从而诱发湿疹性皮炎。
3.慢性疾病影响:患有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鼻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内分泌及代谢紊乱疾病(如糖尿病等)时,机体整体状态受影响,易引发湿疹性皮炎。
(二)外部因素
1.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如季节更替导致的温度、湿度变化)、干燥的空气等环境条件改变,可破坏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使皮肤易受刺激而诱发湿疹性皮炎。
2.过敏原接触:接触某些过敏原可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发病,常见的如化学物质(洗涤剂、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金属饰品(镍等)、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这些过敏原接触皮肤后可刺激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
3.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时,经皮水分丢失增加,外界的刺激物、过敏原等更易侵入皮肤,破坏皮肤的稳态,进而诱发湿疹性皮炎。
二、治疗
(一)一般治疗
1.避免刺激:应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也要避免用热水烫洗皮肤,以免加重皮肤炎症。
2.穿着护理:选择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衣物对皮肤的摩擦刺激,有利于皮肤状态的维持。
3.皮肤保湿:使用温和的保湿剂,如含甘油、凡士林等成分的保湿产品,定期涂抹以维持皮肤屏障功能,保持皮肤水分,缓解湿疹性皮炎相关症状。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根据湿疹性皮炎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如轻度炎症可选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中重度炎症可选用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皮肤萎缩等副作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等,可用于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部位(如面部、颈部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活性,发挥抗炎作用。
2.系统药物:对于瘙痒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以缓解瘙痒症状,但需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性。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皮肤娇嫩,治疗时应优先选择温和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注重皮肤保湿护理,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同时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对治疗的影响。
2.孕妇患者: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充分评估风险与获益后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密切监测自身及胎儿状况。
3.老年患者:老年人皮肤较为敏感且常伴有基础疾病,治疗时要考虑皮肤状态和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选择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