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病有不同潜伏期及典型发作症状,不同疟原虫感染症状特点不同,特殊人群感染后也有各自症状特点,间日疟、卵形疟潜伏期分别为13-15天、7-12天等,典型发作有寒战、高热、出汗期,不同疟原虫发作周期等有别,儿童易现惊厥等,孕妇可致胎儿不良,老年人易现严重并发症。
间日疟、卵形疟潜伏期一般为13-15天,三日疟潜伏期约为30天,恶性疟潜伏期约为7-12天。潜伏期内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会有一些非特异性的轻微不适,如轻度乏力、食欲减退等,这与疟原虫在人体内进行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内期发育繁殖过程中引起的机体反应有关。
典型发作症状
寒战期:多突然发病,先有畏寒,随后寒战,皮肤起鸡皮疙瘩,面色苍白,口唇、指甲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此阶段是由于疟原虫代谢产物等刺激机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引起外周血管收缩,产热增加而出现寒战。
高热期:寒战之后体温迅速上升,可达39-40℃或更高,患者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头痛、全身酸痛、口渴等症状明显。这是因为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大量繁殖,红细胞破裂后释放出大量的裂殖子、疟色素等物质,这些物质作为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高热期一般持续2-6小时。
出汗期:高热之后,患者开始大量出汗,体温骤降,可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水平,此时患者感觉大汗淋漓,极度乏力。这是由于血液中疟原虫的裂殖子已基本释放完毕,致热原的作用逐渐消失,机体通过大量出汗来散热,体温恢复正常。出汗期持续约1-2小时。
不同疟原虫感染的症状特点
间日疟:典型发作周期为48小时,每隔48小时左右发作一次,发作较规律。
卵形疟:临床表现与间日疟相似,但病情相对较轻,发作周期也约为48小时。
三日疟:发作周期为72小时,即每隔3天发作一次,发作时的症状相对间日疟和卵形疟可能稍轻,但也会出现典型的寒战、高热、出汗过程。
恶性疟:发作多不规律,早期可呈间歇性发作,随后可发展为持续高热,体温波动较大,且恶性疟病情相对较重,容易出现脑型疟等严重并发症,如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这是因为恶性疟原虫主要侵犯内脏毛细血管,尤其是脑部毛细血管,导致脑组织缺氧、水肿等病变。
特殊人群症状特点
儿童:儿童感染疟原虫后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除了常见的寒战、高热、出汗等表现外,更容易出现惊厥、贫血、呕吐、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疟原虫的反应更为强烈,而且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热时更容易出现惊厥;同时,儿童的造血系统相对脆弱,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导致贫血的情况可能更为明显,消化系统也更容易受到影响而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孕妇:孕妇感染疟疾后,除了自身出现上述典型或不典型症状外,还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低体重儿等。这是因为孕妇感染疟疾后,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生理状态发生变化,疟原虫的繁殖可能影响胎盘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和正常发育。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疟原虫后,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程度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更易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对疟原虫感染的耐受能力和应对能力减弱,一旦感染,病情容易迅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