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胃炎症状有消化道的腹泻、呕吐、腹痛及全身的发热、脱水表现,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休息)、液体疗法(口服或静脉补液)、药物治疗(抗感染、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调节剂),婴儿和幼儿儿童有不同注意事项,需家长密切关注患儿情况,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一、小儿肠胃炎的症状
小儿肠胃炎的症状因病因和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如下:
消化道症状:
腹泻:是小儿肠胃炎较常见的症状,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严重时可能含有黏液、脓血等。例如感染性肠胃炎多会出现频繁腹泻,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
呕吐:可发生在腹泻之前或之后,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为黄绿色胆汁甚至咖啡样物。
腹痛:患儿可表现为哭闹不安,小婴儿可能会频繁哭闹,大一点的孩子能表述为腹部疼痛,疼痛部位多以脐周为主。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儿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多由肠道感染病原体引起炎症反应导致。
脱水表现:若腹泻、呕吐严重,会导致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出现脱水症状。轻度脱水时患儿可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稍干;中度脱水时患儿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眼窝和前囟凹陷;重度脱水时可出现循环衰竭,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等。
二、小儿肠胃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患病期间应适当调整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需注意母亲的饮食也应相对清淡;人工喂养的婴儿可适当稀释奶粉或暂时更换为腹泻奶粉。
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利于身体恢复。
液体疗法:
口服补液:对于轻度脱水或呕吐不严重的患儿,可给予口服补液盐,以预防和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盐应少量多次给予,根据患儿脱水情况调整补液量。
静脉补液:若患儿出现中、重度脱水或口服补液困难,则需要进行静脉补液,通过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滥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肠胃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可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黏膜,起到止泻的作用。
微生态调节剂: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三、特殊人群(小儿)的注意事项
婴儿:婴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患肠胃炎时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体温、腹泻及呕吐情况。在喂养方面要严格按照正确方法进行,使用奶瓶喂养时要注意奶瓶及奶嘴的清洁消毒。如果出现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婴儿脱水后恢复相对较慢,且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幼儿及儿童: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腹痛程度和精神状态,大一点的儿童能表述病情时要详细询问不适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督促患儿按时服药(如果需要服药),同时要让患儿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上要严格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避免患儿食用不利于病情恢复的食物。
小儿肠胃炎的治疗和护理需要家长密切关注患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