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与焦虑症在核心症状表现、病程特点、诊断标准依据和治疗侧重点上存在区别。抑郁症核心是情绪低落等,病程有反复发作倾向,依DSM-5等诊断,治疗需心理和药物结合;焦虑症以过度焦虑担忧为核心,病程有慢性迁延或突然发作特点,依相应标准诊断,治疗侧重心理及合适药物,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和治疗有差异。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患者常常长时间处于沮丧、悲伤的情绪中,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还可能伴有思维迟缓,比如思考问题变得困难、反应迟钝,以及意志活动减退,像活动减少、变得懒散等。从年龄角度看,儿童抑郁症可能表现为无故的哭闹、不愿上学等;老年抑郁症可能更易被忽视,常伴有躯体不适主诉。女性在激素变化时期(如经期、孕期、更年期)更易受抑郁症影响。有家族抑郁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更高。
焦虑症:以过度的焦虑和担忧为核心症状,患者会经常出现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还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等,以及运动性不安,像坐立不安等。不同年龄焦虑症表现有差异,儿童焦虑症可能表现为学校恐怖症等,老年焦虑症可能与躯体疾病共病情况更复杂。女性在面对生活多重压力时更易出现焦虑症状,有焦虑症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加。
病程特点:
抑郁症:病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可能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部分患者会呈现慢性化病程。年龄较小的患者病程可能受生长发育及外界环境影响较大,老年患者病程可能因躯体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有严重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病程往往更复杂。
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多为慢性迁延性病程;惊恐障碍则是突然发作的强烈焦虑体验,每次发作历时短暂,一般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儿童焦虑症病程发展受其心理发展阶段和外界环境刺激影响,老年焦虑症患者由于躯体功能衰退等因素,病程中应对和治疗需更关注躯体状况的协调。
诊断标准依据:
抑郁症: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等诊断标准,需要满足在连续两周内出现至少5项相关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核心症状,并排除其他躯体疾病等因素导致的类似表现。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诊断时要考虑其特定的表现形式,比如儿童抑郁症的诊断需要结合家长观察、教师反馈等多方面信息,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
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是患者至少在过去6个月内的多数日子里存在过度的焦虑和担忧,涉及多个生活领域,同时伴有至少3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惊恐障碍则是突然出现的惊恐发作,发作间期担心再次发作并伴有相关的行为改变等。在诊断特殊人群焦虑症时,如孕期焦虑症,要排除孕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干扰,综合评估心理状态。
治疗侧重点:
抑郁症: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和药物治疗(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心理治疗对于各年龄层抑郁症患者都有重要作用,儿童抑郁症可采用游戏疗法等适合其心理特点的心理干预方式;老年抑郁症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与躯体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
焦虑症:心理治疗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对焦虑症有较好效果,药物治疗常用苯二氮类药物等缓解急性焦虑症状,但要注意药物依赖等问题。儿童焦虑症以心理干预为主,尽量避免过早使用药物;老年焦虑症患者用药需谨慎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对其躯体功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