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经粪-口途径传播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多数情况不严重少数情况可能较严重急性期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部分伴发热儿童症状可能不典型恢复期症状渐减肝功能渐复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查抗-HAVIgM等可确诊肝功能查转氨酶等可反映肝损预防需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观察密切接触者切断传播途径注意饮食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有效措施。
甲肝的定义: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比如食用被HAV污染的食物、水等而感染。
病情严重程度:
多数情况不严重:大部分甲肝患者病情相对较轻,属于自限性疾病,经过适当的休息和一般治疗后,多数在3-6个月内可康复。例如,大多数成人患者经过卧床休息、合理饮食等一般处理后,肝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预后良好,极少发展为慢性肝炎。对于儿童患者,若能及时发现并进行规范处理,一般也能较好恢复。
少数情况可能较严重:但也有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或者本身有基础肝病(如合并乙肝等其他肝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重型肝炎等严重情况,重型肝炎病死率较高。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肝脏的代偿功能也不如年轻人,感染甲肝后发生重型肝炎的风险相对增加;有基础肝病的患者,肝脏本身已经存在病变,感染甲肝病毒后会加重肝脏的损伤,更容易出现病情恶化。
甲肝的临床表现
急性期表现:感染甲肝后,潜伏期一般为15-45天,急性期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儿童患者的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有的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的消化道症状。
恢复期表现:随着病情进入恢复期,上述症状逐渐减轻直至消失,肝功能也逐步恢复正常,但部分患者可能在恢复期仍有乏力等不适,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恢复体力。
甲肝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中甲肝病毒特异性抗体,如抗-HAVIgM,这是诊断甲肝的重要指标,一般在感染后1周左右即可出现,3-6个月内消失,阳性可确诊为近期感染甲肝;抗-HAVIgG出现较晚,但阳性表示既往感染过甲肝或接种过甲肝疫苗。
肝功能检查:可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升高,反映肝脏细胞受到损伤,同时胆红素水平可能升高,出现黄疸时总胆红素等指标会明显增高。
甲肝的预防
管理传染源:对甲肝患者要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一般为自发病日起3周,这样可以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对于甲肝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需要进行医学观察45天,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感染甲肝。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净后食用;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粪便污染水源、食物等。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措施。甲肝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儿童可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甲肝疫苗,一般1岁以上儿童就可以接种,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获得对甲肝的免疫力。成人中未感染过甲肝且未接种过疫苗的易感人群也可以接种甲肝疫苗来预防感染。老年人如果没有接种过甲肝疫苗且属于易感人群,也可以考虑接种,但需要评估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接种。



